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57|回复: 9

[资讯] 洞庭湖底惊现神秘图案,像极了二维码,外星生命在传递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洞庭湖底惊现神秘图案,像极了二维码,外星生命在传递信号?                                                                                                                                       
洞庭湖的湖底竟然埋藏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二维码图形”,长宽均有数百米之远。
胡先生就生活在洞庭湖周边,过往的时候没有出现过湖底干涸的情况,由于今年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洞庭湖的水位持续下降,他听说这里的湖水都快见底了,便开车从湖边向湖中心开了将近两个小时,目的就是想一探湖底的真容。
到了湖中心后,胡先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航拍,就是这一张装有巨大神秘图案的湖底照片让他大吃一惊:从航拍镜头来看,在湖床上的黄沙中间,有一块被“河道”围起来的浅红色的长方形区域。区域内,有多个大型正方形“方块”,每个“方块”看上去像个小迷宫。大方块周边,散落着不少小方块,星罗棋布。
                                                                     
胡先生赶快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询问,老人竟然也是第一次听说湖底还有这么个秘密。
出于好奇,胡先生把自己的航拍照片发在了网上,希望能引起懂行网友的关注。
有网友猜测,这可能是古代城池的遗址。
也有网友说,这可能是哪个古朝代的古墓。
更是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个规则的二维码图形,难道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迹吗?
  
那么,洞庭湖底的神秘图案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这篇文章,咱就来推测一下。
洞庭湖底的神秘图案究竟是什么?
首先,它是古代城池吗?当然不是。哪个朝代也不会建一个长宽仅几百米的城池,何况还是在容易发生水灾的湖底。
那么,这是古墓吗?也不可能。咱们古人在进行墓地选址时,倒是喜欢选择远离喧闹的人类聚集区,尽量避开耕地甚至荒地,以免后人在这里开荒或者耕种时打扰到先人的宁静。但这种地方一般首选山腰或山顶上,很少选择地势较低的湖底,不然一个大洪水很可能就把墓地推为平地,何况从图片里来看也没有其他类似甬道、雕像等古墓遗址。
那么,湖底的图案是现代人堆砌的吗?这倒是有专家支持这一说法。他们推测,洞庭湖的湖底历史上长年有水,基本排除了古人遗迹或者外星文明痕迹的说法,这些图案很可能是前些年人们筑起的一些矮坝。这些人很可能是在这里用土块围起来这片水域,当湖水上涨时让鱼虾进入,水退后,大小鱼虾滞留在围子里进行捕捞。只不过当时在治理洞庭湖时,外围的矮坝都拆掉了,这里的太靠近湖中心就没有来得及拆除,“遗迹”就这么留存了下来。
不过,专家的这一说法也引起了很多质疑。比如,有网友问道,如果是现代人围起来的土疙瘩的话,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湖水冲刷仍这么“规则”、“坚挺”呢?当时建设了这么多的矮坝,为何只有这一个显露出来了呢?
至于专家所说的历史上此区域长年被水淹没,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能断定一定没有人类在此聚集和生活过。
洞庭湖的历史变迁
其实,在历史上,洞庭湖的水位也是飘忽不定。
比如,洞庭湖地区在先秦两汉之前尚处于河网沼泽平原阶段,没有形成大型湖泊,此时期尚有先民在此居住,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如果湖底留下此时期或者早期人类的遗迹也算正常。
洞庭湖以湖泊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书籍中,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水经注》记载,洞庭湖“湖水广圆五百余里”,历史学家根据这一数字推断当时的面积约为4400平方公里。
到了唐朝,国力的繁荣也带动了人口的爆发,人们在此区域开始围湖造田,加上泥沙淤积,洞庭湖的面积降到了不足1100平方公里。一直延续到宋朝,这个面积仍在缩小。至少在这两个朝代,洞庭湖出现过干涸见底的情况。
不过到了元朝和明朝前期,受益于降水量增大以及元朝的退耕政策,洞庭湖的面积又再次扩大,历史学家从明朝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推断,此时的面积达到了560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都超过青海湖了,妥妥的第一大湖,不过从绘制的图里推测面积是不是误差有点大……)
到了清朝及近代,洞庭湖的湖域面积就相对准确了,从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湖南全省舆图》估算,当时的洞庭湖面积有5400~5600平方公里。而后1949年时缩减到了4350平方公里,到了1983年就只剩下了2691平方公里。
洞庭湖的神秘图案到底有何预示?
洞庭湖的湖底图案到底有何预示?是灾象还是祥瑞?对于此,站长能力有限无法置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湖底图案的显现至少预示着洞庭湖的未来堪忧。
洞庭湖古称云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可是,受到全球变暖及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洞庭湖的面积持续减小。根据今年11月2日的卫星监测显示,洞庭湖水体面积仅为390.12平方公里,相应城陵矶水位19.34米,为正常情况下的14.8%,已不足六分之一,这个数据已经是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
从当初的“八百里洞庭”,到今日的“湖底奇观”,如果人类再不加以遏制,这个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亲湖,恐怕会慢慢的走向消亡。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洞庭湖湖底图案对我们的警示吧。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县东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域位于湖中央接近岸边的位置,历年来都被湖水覆盖,不可能是古墓。据其推测,这有可能是矮围(矮围,指在湖里筑起矮坝,围起一片水域,当湖水上涨时让鱼虾进入,水退后,大小鱼虾滞留在围子里进行捕捞)留下的痕迹。2018年,洞庭湖整治湖区时,湖边用来捕鱼的矮围全部被挖掉,今年水位降至低位后,这些矮围的痕迹就露出水面。

近日,洞庭湖因干涸露出大片神秘“二维码”,引起关注。11月12日,湖南岳阳县东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些图案可能是捕鱼的矮围坝。14日,该管委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推翻了上述说法,“这一说法并不妥当。”据悉,目前岳阳市考古专家已对该神秘图案展开研究。
发表于 2022-11-2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报道: 洞庭湖底惊现神秘图案,像极了二维码,外星生命在传递信号?傍晚好
发表于 2022-11-2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2-11-29 17:28
岳阳县东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域位于湖中央接近岸边的位置,历年来都被湖水覆盖, ...

欣赏老师精彩转载。
发表于 2022-11-2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详细介绍洞庭湖底惊现神秘图案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2-11-29 19:45 编辑

燕尾铁枷

岳阳楼城楼下点将台附近有一个铁疙瘩。这个铁疙瘩颜色黝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充满沧桑感,形状看上去如同相对的燕尾,重量有好几吨。
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放到岳阳楼下?
故事还得从1980年说起。那年的3月,洞庭湖水位有所下降,当地有几个村民出海捕鱼时,突然发现靠近湖岸不远的地方,好像有三个东西冒出了水面。走进了一看,是三个巨大的铁块。
咱们打鱼也有些年头了,第一次见到这东西呢!
这铁做的吧,在水里放了那么久,怎么不生锈也不腐蚀呢?
难道这是洞庭湖镇湖之宝?
村民们赶紧联系了博物馆,博物馆又找来了考古专家,一起对着这三个铁块研究起来。
而村中老一辈的人也开始和大家讲述他们记忆中的故事。大概是20世纪30年底时,这三个铁块就曾露过面,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军攻占岳阳之后,也看中了这铁疙瘩,想带回日本去,于是用钢丝绑在铁块上,开着舰艇拉。结果呢,钢丝断了,铁块依然纹丝不动。而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也曾开船想来拖走铁块,不过最后也是不得不放弃。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铁块,考古专家们找来两台重型吊车,将其中一个铁块缓缓拖到岸边,再将其打捞上来,清洗干净之后保存在岳阳楼,至于另外两块,则暂时留在原来的地方。经过测量发现,被打捞起来的铁块是唐代文物,长约2.7米,宽约1.8米,为纯铁铸造,整体呈现“X”形,重达2.7吨。
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何用途呢?专家埋头查阅古籍文献,希望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宋的《岳阳风土记》中,大家发现了这么一段话,“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古人铸铁,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窍,径尺许,不知何用也。”
这下明白了,这个东西叫“燕尾铁枷”,而关于它的用途,书中也给出多种不同的猜测。一个是作为稳定船身用的固定桩,有点像现代游轮抛下的铁锚。但是书中说“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举也”,就是说这铁枷太重了,驾着小舟的古人根本就载不了,也扔不动啊。又有一说法,认为可能在铁枷孔中放上木头编成栅栏,用来抵御风浪。但是之前就只发现了三个铁枷,今年河床见底,也就又发现一个。就这么四个铁枷,能组成什么样的栅栏呢?似乎也不实用啊。
《岳阳风土记》又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或云以此厌胜,辟蛟蜃之患”。什么意思呢?就是镇邪的,压制水中的蛟龙。
这个解释可信吗?无独有偶,宋朝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天张世南的外甥对他说,有一位来自江西弋阳的渔夫,曾在一个名为桃花的地方跳入水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长八尺,宽四尺5寸,大约有400多斤重。两头看上去如燕尾,中间还有洞眼,两个洞眼是圆的,两个是半圆,不像铁也不像石头。渔夫觉得,这可能是个宝贝,于是想办法把它搬了出来抬到县市中,结果这个东西还闹出了灵异事件,开始起火,赶快又抬回桃花,结果又起火,最后只好搬到神祠中,这才没事。大家都很诧异,不知道这是何物。
张世南则告诉外甥,这就和岳阳楼下的铁枷差不多是一种东西,渔夫入水的河流之中必然是有蛟龙作怪的,然后有像东晋许逊真人这样的得道高人,铸造了这个奇物用来镇压蛟龙。因为年代久远,被水所浸渍,所以看上去已不像铁了。把它搬上岸来,就会有灾祸,发现有问题时,赶紧丢回水里就好了。
江西和湖南两省邻近,都在水中发现燕尾铁枷,加上这两地长久以来就流传着蛟龙作乱,道家真人许逊斩蛟除害的传说,看来洞庭湖中的燕尾铁枷真的可能就是个镇湖之宝呢。至于说,为什么要造出这么奇怪的造型,其实也是有说法的。
咱们先来了解下这个蛟龙是什么。
《四库全书‧尔雅翼》中曾对龙有这样的描述,认为“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也就是说龙是有灵性的神物,而蛟龙呢,只能算是龙的次生物。
《尔雅翼》中说,“(龙)头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其为性麤(Cū)猛,而畏铁爱玉及空青,而嗜烧燕肉。故尝食燕者不可渡海,又言蛟龙畏楝叶五色丝,故汉以来祭屈原者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就是说呢,龙的头上有一个类似博山的东西,民间也有一说是龙角,没有这个东西,就只能算蛟龙,不能如真正的龙一样翱翔于天际。
这个蛟龙的性情粗鲁凶猛,但它害怕铁器,而且喜欢吃烧燕肉。所以古人吃了燕肉的,不可乘船渡海。蛟龙也害怕楝叶和五色线,因此呢,从汉代以来,民间祭祀屈原时,就用楝叶包裹食物,系上五色线,这样就能防止蛟龙偷吃了给屈原的祭品。
那么蛟龙为什么要在水中作怪,带来洪水和巨浪呢?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蛟龙也是有机会化龙的,俗称“走蛟”。它们需要从江河湖泊中游到海中,在雷电暴雨中腾跃九霄,若能承受天雷焚身之苦,渡过劫难,就可能化龙。不过呢,俗话说蛟龙自带三尺浪,所以一路上会卷起千层巨浪,很容易造成江河决堤,给人类带来洪灾,于是老百姓就会用各种方法来镇住它们。
所以呢,如果说洞庭湖中的“燕尾铁枷”,是按照蛟龙“畏铁、喜燕”的说法制作而成来镇蛟龙的,倒也合情合理。也有的地方会在桥下悬挂一把剑,让蛟龙转道。
.。。。。。。

最早记载铁枷的是北宋《岳阳风土记》:“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由此可见铁枷对北宋人来说也是个谜团。虽然铁枷的作用成迷,但是考古专家们根据其造型推测,认为最有可能的作用有三个:

作用一:铁枷是栓船的固定桩。史料记载,洞庭湖曾是历朝历代训练水军的基地之一,另外还有无数的渔民在洞庭湖捕鱼,因此这些战船和渔船都需要固定,尤其是在暴风雨天气即将来临的时候,所以古人就铸造了这些铁枷用于固定船只。同时,在铁枷上还发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系绳的孔。
作用二:铁枷是拒船的横江锁。众所周知,船只在航行的时候最怕遇到“横江锁”,即拦截航船的铁链。专家们推测,铁枷是用来系铁锁的,在距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形成阻拦,从而让敌人的船只无法靠岸登陆,并且还能将敌人的船只困在几段铁锁之间,然后来个瓮中捉鳖,将敌人一举歼灭。
作用三:铁枷是镇水的厌胜物。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江河湖海中都有“水怪”,掌控着水域的安全。因此,古人常常会举行大型的祭祀,以此让“水怪”庇佑一方平安。值得一提的是,在祭祀的时候会在水中投放一些巨大的东西用以镇压水怪,而这些东西常称之为厌胜物,也即神秘铁枷。
铁枷的谜团悬而未决,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岳阳楼,希望能够一睹千年铁枷的风采。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个作用,即铁枷是厌胜物,而且在其他的水域也发现了类似的东西,比如在四川成都出土的石犀。不管怎么说,神秘的铁枷是珍贵的文物,必须要予以保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2-11-2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遨翔天地间老师的转载。
发表于 2022-11-2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无法解释。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6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