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576|回复: 16

[朝花夕拾] 四十年前,我所经历的电影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港城海边人 于 2024-1-18 23:40 编辑

    在本论坛上,大都活跃着一大批一二线城市的中老年网友们,他们所经历的看电影的时代,或许,都是在舞台上,或电影院的大礼堂上,是室内放映的,是买票进去的,象我这样的论坛网友,来自乡下农村的,地地道道的老百姓,老农民,是凤毛麟角,乏见其人的。我在乡下农村,生活,定居,居住了三十年,一直种地为生,侍弄庄稼农田。我所记述的时代,也就是1975年到1985年之间的十年光景,我是1965年11月生人,打从1975年十岁时,记事写起。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城市很乱,文革没有结束,下放的知情,也都没有捞到回城,乡下农村,也是天天开会,学习,闹革命,分两派争斗,分红造连和造反派,那时小,我们啥都不懂,跟着大人瞎哄哄,可是,农民百姓,还是以种地为主,产粮是大事,只有吃饱肚子,才能干革命。相对来说,还是比城市过的安稳和固定。那时的老百姓,本没有什么文化及政治立场,人云亦云的瞎咋呼,瞎起哄,瞎胡闹,哪一方看好,要胜利,就倾向哪一方,一户人家,一个家庭,好多时候,也是含有两派人员的。只是吃饭时,不谈政治而已。
    那个年代,乡下农村,还是很贫穷的,很贫困的,家家户户,社员群众,都是白丁,没有什么文化,好多时候,是利用中午时间扫盲,夜校扫盲,也是起源于这个时节,这样的情形下,这期间的名词,一度流行好多年,那就是中午班,或五七民校,【乡下农村,多指农民夜校。】还有一段时间,毛主席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后,乡下农村,也开始重视了妇女,女士的文化素质培养。专门培训妇女的识字,凡是乡下女人,年龄在15岁到35岁的女人,都要进行扫盲,上夜校或中午班学习,通常也就一两个小时左右,全国一盘棋,这就是“识字班”,是专指中国女士青年的代名词。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收音机,听不上,也买不起。电视,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最多也就冬季农闲时,村庄大的,人户多的,有本村团支部书记,组织青年社员,共青团员,编排戏曲,巡回演出,为政治服务,所以,就有了民间乐器之分,也就是农民乐器,什么笛子,二胡,板胡,快板,唢呐,锣鼓等等。那时候,村村庄庄,都还没有按电,都是用大气灯,照明和演出,都是免费排练,免费表演,免费观看的。
    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下,电影,便是成了全国老百姓,娱乐的最高,最快乐,最高雅,最高档的,也是最奢侈的最高的享乐方式啦。70年代的中后期,我所接触的记忆中的电影,都是黑白色影片,没有彩色电影,也是小机子播放的。【电影机子种类,分小机子,中机子,及大机子,三种型号,80年代末期,才有了什么彩色宽银幕影片,例如,《少林寺》影片,及什么遮副式立体故事片,《欢欢笑笑  等影片,好遗憾,我至今,一生也没有看过立体故事片,貌似就流行了三月两月的,也就步下了历史的舞台。还得是必须县城影院,才能播放的,乡镇普通电影院,不能上映,不懂为什么。】那时放映的片子,都是地道战,地雷战,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小兵张嘎,槐树庄,暴风骤雨,野火春风斗古城,都是黑白色电影,就连戏曲片 天仙配,牛郎织女,至今都是黑白片。【没有翻拍的原因吧】。
      记忆中,最早的放电影,一般都在农村的打谷场上,通常都在临近村庄的野外,面积大,空白场地大,容纳人员多,一村放电影,三五邻村,几百人,都步行两三里,五六里地,来看电影。一个村庄,一般能一个月摊上一场电影,有时,农忙,秋收时两个月也未必能放一场电影,所以,只要能听说附近,哪个村里有电影,家庭中的成员,都会走三五里地,去通知亲戚家,来看电影的,可谓是最大的盛典,最喜庆的事儿啦。到了80年代的初期,中期,几乎都是彩色影片,占上主流,也有小机子播放,换成了中机子播放。【行内人士,是以影片的宽度,多少毫米,来区分小机子,中机子,大机子的,本某外行,仅凭记忆百姓之语的俗称。】70年代农村放映的影片,一般,通常都放三个片子,开始的播放,都叫小夹影,通常就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的                70年代,乡下农村,播放影片,一般,通常都放三片居多,一个短片,算是小夹影,宣传政治时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国内外重大新闻,及重大科技发明,一般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要么《新闻简报》,1978年的前后左右,看过的小夹影,就是《农村安全用电》,《越南驱赶华侨》《怎样栽种玉米,大豆》等等,接下来的,才算是当天晚上的主要的影片,通常为两部,一部,也就是四本四个圆盒,每盘越25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因为是露天放映,也有时会遇上大风,有时,也会遇到大雨,也就慌忙收机子,停止上映,观众慌乱不堪,四处分跑乱窜,要是牛毛丝雨,放映员,打起遮雨伞,遮挡放映机,顶雨播放,观众顶雨观看,不惜湿透衣衫。老人都提前离场,孩子们坚持最后,散影后,孩子们还在东张西望,舍不得离场。连问,明晚,到哪个村庄放映。

           到了80年代的初期,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乡下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下农村,基本上也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手中也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点零碎的小钱,这时,县城以下的各个乡镇,也都陆陆续续的建起了乡镇驻地的电影院,特别是冬季农闲季节,还有春节前后的正月里,白天,都在电影院里,卖票放映。一时,也成了最佳的娱乐场所,那些赶街的,赶集市的农民百姓,白天能抽出两小时,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如同今日的在澡堂里,泡一次桑拿,来的身心巨爽,莫大的精神娱乐享受。不吃饭,心里也非常高兴。票价,有初时的两角,到后来的五角,一元,等。大大的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娱乐生活。

          80年代的末期,到90年代的初期,随着黑白电视机,12英寸,14英寸,17英寸,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发展和普及,电影放映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农民百姓,不用出门,不用花钱购票,做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视上,看到电影,故事片,看到电视连续剧,仅仅流行了二三十年的电影,这一文化娱乐载体,被挤到了死胡同,几乎全军覆没,步下了历史的舞台,永不再返。2008年,我县的,县城两家电影院,影剧院,被推倒,被扯迁,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点评

下面空白太多,需要编辑一下。  发表于 2022-11-27 22:03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电脑系统故障,接着再写,】70年代,乡下农村,播放影片,一般,通常都放三片居多,一个短片,算是小夹影,宣传政治时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国内外重大新闻,及重大科技发明,一般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要么《新闻简报》,1978年的前后左右,看过的小夹影,就是《农村安全用电》,《越南驱赶华侨》《怎样栽种玉米,大豆》等等,接下来的,才算是当天晚上的主要的影片,通常为两部,一部,也就是四本四个圆盒,每盘越25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因为是露天放映,也有时会遇上大风,有时,也会遇到大雨,也就慌忙收机子,停止上映,观众慌乱不堪,四处分跑乱窜,要是牛毛丝雨,放映员,打起遮雨伞,遮挡放映机,顶雨播放,观众顶雨观看,不惜湿透衣衫。老人都提前离场,孩子们坚持最后,散影后,孩子们还在东张西望,舍不得离场。连问,明晚,到哪个村庄放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80年代的初期,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乡下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下农村,基本上也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手中也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点零碎的小钱,这时,县城以下的各个乡镇,也都陆陆续续的建起了乡镇驻地的电影院,特别是冬季农闲季节,还有春节前后的正月里,白天,都在电影院里,卖票放映。一时,也成了最佳的娱乐场所,那些赶街的,赶集市的农民百姓,白天能抽出两小时,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如同今日的在澡堂里,泡一次桑拿,来的身心巨爽,莫大的精神娱乐享受。不吃饭,心里也非常高兴。票价,有初时的两角,到后来的五角,一元,等。大大的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娱乐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的末期,到90年代的初期,随着黑白电视机,12英寸,14英寸,17英寸,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发展和普及,电影放映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农民百姓,不用出门,不用花钱购票,做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视上,看到电影,故事片,看到电视连续剧,仅仅流行了二三十年的电影,这一文化娱乐载体,被挤到了死胡同,几乎全军覆没,步下了历史的舞台,永不再返。2008年,我县的,县城两家电影院,影剧院,被推倒,被扯迁,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发表于 2022-11-2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回忆: 四十年前,我所经历的电影时代
发表于 2022-11-2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不知不觉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快乐和烦恼。我也没看过立体故事片,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立体的,很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后话,编外拾零,来验证历史】在1986年,我刚刚下学,跟随家兄,外出东北,搞建筑,就是今天的农民工,打工仔,到了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又移居,吉林省的敦化市,那时,敦化,还是个县。下辖一个乡镇,叫秋梨沟的乡镇,我在那个乡镇,居住,打工了半年左右,他们那里,刚刚竣工了一个乡镇级的最大,最惹人注目的工程,那便是秋梨沟镇电影院,胜利竣工,交付使用,我闻讯后,在我工地的工棚里,写了一篇新闻广播稿,我本来准备投敦化县广播站的,但我必须找到秋梨沟镇党委,及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审阅,并给我我写的这篇广播稿,给加盖政府的公章,说明,此事属实,同意发表的字样,可我到了镇政府,党委办主任,看了以后,也验证了我的身份,并对我说,这是好事,我们秋梨沟镇广播站,决定采用我的稿件,并对全镇播出。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采用,但也不影响我再寄给敦化县,广播站的。你们给我盖个公章,并签字,情况属实,同意发稿,等字样,就可以啦。
      这就是验证的历史,也是我见证的历史。都是真事。

点评

只有真实才感人。  发表于 2022-11-28 13: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2-11-27 22:02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不知不觉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快乐和烦恼。我也没看过立体故事片,我们 ...

立体电影,这种影片,真有,真实放过,先在我们连云港市区,放过一个多月左右,后来,才来到我们的赣榆县城,估计播放了一周左右,据说,买票进电影院的观众,进到电影院里时,有工作人员,先发给你一个眼镜,或许特制的,是收回,或者是购买,那时,我在农村,并不知道,所以,我根本也就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这部电影的片名,就叫 《欢欢笑笑》百分之三百的正确,约在1993年到1996年,全国公开上映,估计本论坛上,有数十人,近百人,都看过立体电影的。立体电影,有真实感,据说,胆小的人,不敢看的,会被吓到的,这都是真实的。不是讹传,我也不是道听途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松岭 发表于 2022-11-27 21:48
欣赏朋友的回忆: 四十年前,我所经历的电影时代

谢谢来访,关注,感激留评
发表于 2022-11-28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城海边人 发表于 2022-11-27 21:43
80年代的末期,到90年代的初期,随着黑白电视机,12英寸,14英寸,17英寸,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发展和普及,电 ...

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变化,那时就是这样。欣赏精彩回忆,清晨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8 1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