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2-10-29 05:26 编辑
【老共产党员风范】 农业“土专家”邢福元
邢福元(1921~1980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东兴村人。他14岁到北京、天津学徒。几年后回家务农。1944年,成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兴村村长、社长、中共党支部书记。他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评为县劳动模范,60年代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痴心科技。邢福元以热爱科学种田而被称为农业“土专家”。早在1957年,他为探索科学种田经验,组建了自己挂帅,团支部书记主抓,有经验老农参加的科学种田试验小组,建立了试验田、场。他们常年坚持虫情测报;搞了改碱试点;进行了化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对比、良种优选对比、密植和栽培管理等科学试验。后来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由2亩试验田扩大为60亩、150亩的试验场,实验项目增加到20多个,如土壤化验、种子杂交改良、提纯复壮、农药配比、留棉培育等试验。在科学试点的基础上,到大田推广。在每块方田都设3个地温表,测试早、午、晚地温。为摸索棉花的生长规律,他在各棉田设有牌式记录,从中找规律、订措施,确保科学管理。 他曾被省农科所命名为“科学种田的标兵”,还成了县领导的农业生产参谋。在他的带领下,东兴村成了全县虫情测报、诱蛾预防、药物除治唯一的检测点。1966年,他村河碱洼的棉田亩产皮棉高达118斤;1979年,该村棉花产量在河北省名列前茅。150亩的试验场和4000多亩耕地成了全县、全地区乃至全省的小麦、玉米、棉花优种基地。 改变条件。农业互助合作化时,他带领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现了方田林网化、路渠配套化,进而推广了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1957年春节刚过,他就邀着本队的一个老瓦匠,冒着凛冽的西北风,在滏阳河坡上,对一个大型扬水站的定位和用工用料作了安排。在他的鼓舞和带动下,人们齐心合力,干劲冲天,原计划一个月的工程,仅用了20天就完成了。24吋的大水泵扬水了,5华里的主干渠,使2000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田。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社员们建起了3座扬水站,使全村6000亩旱地实现了水利化。 发展农机。为实现农业机械化,1957年起,邢福元带领村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20世纪50、60年代,东兴村创下了冀县农业发展史上的10个第一:在滏阳河边第一个建起了机械扬水站;第一个购置排灌机器;第一个开发地下水,打了深井;第一个建立农业科学试验场;第一个实现农业种植区域化、优种化;第一个实现汽车运输;第一个拥有大型农机具,实现耕作机械化;第一个建设方田林网,实现了路林渠配套;第一个建立农村油棉加工厂;畜牧养殖业第一个实行自繁自养。 一心为民。为了解决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村民看病困难,他请到老中医、西医和药师,购置必须的医疗器械,建起一个中西结合,医生、药师、药房齐全的保健站。根据当时的经济实力,村民每人每年集资2元,看病时,个人付费30%,集体负担70%。当时,东兴被省、地、县命名为“医疗卫生先进生产大队”。 1966年邢台大地震,波及到东兴村,毁坏了百余间房屋。在研究震后重建时,他主张统一规划,建成一个新东兴。于是,他组织建筑专业队,建了一个连环砖盘窑场。街道、户宅统一规划,村民盖房只交60元,不足部分村里补贴。1年的时间过去了,东兴村宽敞整齐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建成了,低压电线杆整齐排立,晚上路灯通明。一所所新住宅建成了,地震时的倒房户、危房户纷纷搬入新居。一改过去东兴村没有正规街道,村民住宅杂乱无序的状况。 他家的房子虽然也属于危房,理应搬入新房,但都被他拒绝了。直到全村群众都住进了新房,他才家搬进了新屋。 1978年,他患了严重胃病,1979年又确诊为食道癌。生病期间,他仍然惦记工作,继续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一直到公社(今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做出决定,停止他的工作,逼着他才去住了医院。在北京301医院化疗时,公社和村干部看他,他还逐块地询问棉花的生长及管理情况,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东兴的棉花产量还没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我不行了,死后就把我埋在滏阳河大堤上,活着我没能把棉花产量搞上去,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搞上去。”“(亩产)不到千斤籽棉非好汉。如果能让我多活两年,我争取让东兴粮棉双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