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彩色消费”的怪圈 “彩色消费”指五花八门的人情消费。比如早些年被人戏称为“红色消费”的婚嫁喜宴,还有那令人眼花缭乱包罗万象的“蓝色消费”:从孩子出生到满“三朝”、满“百日”、满周岁;从孩子的“尾巴”(生日)到老人的寿辰;从孩子入学到高考中榜或入伍就业;从华厦落成到乔迁新居等等,不一而足。大大小小的喜庆事宜都可以成为宴请的理由,令人不堪其“喜”不胜其“请”。
还有那为求人办事而不得不承受的“灰色消费”更使人不堪其苦不胜其烦。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宴请之风愈演愈烈,“礼数”越来越大。亲友同事竞相攀比,哪怕勒紧肚子,哪怕下岗待业,那送出去的礼得考虑“拿得出手”,还别人的礼必须“对得起人”。于是礼金逐年看涨,酒宴规模不断攀升。餐饮业日渐兴旺发达,逼得一头头肥猪面对油腻腻的泔水大倒胃口集体绝食。
常听朋友说起,每逢节假日或“黄道吉日”便会收到可观的请柬,少则一二张,多则三五张。有时全家数口倾巢出动分头赴宴,仍然难免顾此失彼,虽然礼数俱到仍难逃不恭之责。真叫人应接不暇,苦不堪言。
读了杨天庆先生《洋人不兴厚礼》(《杂文报》2001.1.16.2版)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我辈深陷人情消费的怪圈无力自拔,原来是在不知不觉中将“礼尚往来”演变为“礼物往来”,过分注重了“物”的含量而亵渎了“礼”的意义,推波助澜地使人际间的真情淹没于虚伪虚假的应酬往来之中,深受其累却无可奈何。
如果我们都学一学“洋人不兴厚礼”;如果我们尊崇祖先“礼轻情意重”的教诲,恢复传统的“礼尚往来”中重“礼”而轻“物”的本来面目,使人际关系中多一些真情,摒弃其中的虚伪和虚假;如果我们都起来抵制并冲破“彩色消费” 的怪圈,那么,净化社会风气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