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快乐大歌

[邮票] 《开国大典. 斯大林,毛主席》斯大林一句话,将开国大典提前3个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土恋 发表于 2022-9-30 10:57
祝您国庆节快乐!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O(∩_∩)O谢谢黑土恋斑斑到访,祝国庆节阖家欢乐!

【大歌诗画】武昌一抹抹“中国红”
2022/10/01

秋高气爽国旗扬,武昌古城换靓装。
万户千家迎国庆,大街小巷溢花香。
蛇山不老蛇山黛,江水常流江水长。
七十三载吟盛世,普天同庆歌辉煌。

题记;古城武昌大街小巷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国庆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武昌,红了!放眼望去,整个武昌古城被一抹抹“中国红”包围。国旗在扮靓古城武昌的同时,也表达着对祖国生日诚挚的祝福。

















发表于 2022-10-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2-10-2 19:00
O(∩_∩)O谢谢四味朋友到访点评,祝四味朋友国庆节阖家欢乐!

握手问好!我呀,今年的国庆节,就是缩在家里,弄点好菜,接待亲朋,瞎聊开玩笑,也蛮有味。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味 发表于 2022-10-3 22:36
握手问好!我呀,今年的国庆节,就是缩在家里,弄点好菜,接待亲朋,瞎聊开玩笑,也蛮有味。

远握四味朋友, 九月初九,好运跟你手牵手;生活悠悠,平安与你长相守;重阳九九,快乐随你到久久。佳节之际,愿你如意久久,健康久久,幸福久久,美满久久。
发表于 2022-10-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2-10-4 18:39
远握四味朋友, 九月初九,好运跟你手牵手;生活悠悠,平安与你长相守;重阳九九,快乐随你到久久。佳节 ...

感谢快乐大歌的祝愿帖,我最近身体状况比较好,一直保持外面散步,当然抽烟依然每天十余支,而酒呢,坚持不喝点滴,已经没酒瘾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味 发表于 2022-10-4 20:34
感谢快乐大歌的祝愿帖,我最近身体状况比较好,一直保持外面散步,当然抽烟依然每天十余支,而酒呢,坚持 ...

四味朋友有毅力,戒酒限烟很好,养好身体,向八十岁进军!
发表于 2022-10-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2-10-5 19:58
四味朋友有毅力,戒酒限烟很好,养好身体,向八十岁进军!

谢谢鼓励。自己的体会:戒酒相当痛苦,终于成功。而戒烟,我不想再痛苦,所以自己定个规矩——每天不超过15支!(我对自己说,要像快乐大歌那样,起码要进入八十大军!)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味 发表于 2022-10-5 20:49
谢谢鼓励。自己的体会:戒酒相当痛苦,终于成功。而戒烟,我不想再痛苦,所以自己定个规矩——每天不超过 ...

四味朋友,很有毅力,
一见如故,两心相悦,
三番交流,四时小聚,
五福来临,六神相安,
七彩人生,八方神气,
九酒已戒,祝福归一:
天天限烟,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22-10-1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2-10-14 20:00
四味朋友,很有毅力,
一见如故,两心相悦,
三番交流,四时小聚,

快乐大歌,给于鼓励,
四味读了,倍觉鼓舞!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天早上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毛泽东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此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已经正式决定,将新中国的首都定为北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平一开始并不是中央的首选。
中央最早选定的首都是有着“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解放哈尔滨后,它便成为了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也都设在这里。
毛泽东也非常欣赏哈尔滨,在他看来,中国地图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而且哈尔滨离苏联非常近,更加容易获得苏联的援助,因此中共中央将哈尔滨定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建立新中国。

建国前的哈尔滨

但哈尔滨毕竟离延安太远,中间需要有一个中转地,于是党中央选定承德作为临时所在地。抗战胜利后,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找中央警备团团长吴烈谈话说:“中央准备到东北去,到那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很有利。要离开延安到东北去,原来的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你带中央先行警备团到承德打前站,为中央到那儿去准备宿舍,准备住地。”
1945年10月2日,吴烈带领警备团的部分人员出发了,在路上走了一个月才到承德。但此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向东北增兵,导致东北的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共中央决定不再迁往东北。
此后随着我军在解放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被解放,这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眼光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哈尔滨了,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都浮现在了毛泽东眼前,最后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北平。
毛泽东对于北平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1918年8月,为了联系湖南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的事,他就专门来过北平,并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了几个月的管理员,在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引导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12月,毛泽东作为湖南民主运动的领袖,为了争取全国对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支持,带领40人再次来到北平,经过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
两次北平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北平的古老文化、美丽风景和宏伟建筑充满了自豪感。而且北平还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因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必然会考虑将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五四运动”时的北平

1948年5月,中央要求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组成华北中央局党的机构和华北人民政府。同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筹划新中国的建设。经过讨论,中央第一次明确决定在1949年成立人民共和国和中央政府。
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第1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了谈话,他说:“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回答说:“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毛泽东听后,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定都北平的想法了。
1948年11月8日,毛泽东与华北中央局书记薄一波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他明确提出了定都北平的打算,他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这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统一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彭真和叶剑英,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要像接管沈阳、济南那样,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叶剑英

叶剑英也深刻意识到中央可能要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因此他要求广大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北平的接管工作,他强调说:“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
而此时参与平津战役的聂荣臻也已经意识到了中央非常可能定都北平,他对罗荣桓说:“应该尽最大的可能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如果党中央决定定都北平,再把它打个稀巴烂,到时候连个住处都没有。”
罗荣桓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要用枪杆子做后盾,逼着傅作义放下武器,走和平谈判的道路。”
聂荣臻把力争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向中央军委汇报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毛泽东还多次致电前线指挥部,要求他们一定要尽量保全北京大学等名胜古迹和文化教育机关。部队指战员也非常重视,还专门派出了两名干部深夜来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住所,请他在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和古建筑的方位,防止被炮火摧毁。
在我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1949年1月30日,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城内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得到了保护。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抵达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王稼祥刚到西柏坡,就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笑着递给他一根香烟说:“今天,我用美国货招待王主任,这是美国骆驼牌,陈毅同志送来的战利品。美国人不远万里送到中国,蒋委员长又转送给我们,盛情难却呀!”
接着毛泽东把话题一转:“好了,其他问题先不谈了,今天我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
王稼祥赶紧问道:“不敢当,不知主席要谈什么事?”
毛泽东说:“历朝历代基本上把京城定在西安、开封、洛阳、南京、北平等地。我们就要胜利了,你看在哪里建都最合适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想听你的意见。”
王稼祥首先从南京说起:“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势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
毛泽东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问:“西安怎么样?”
王稼祥说:“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王稼祥

毛泽东又说:“有人认为,曾经在古代做过国都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
王稼祥说:“如今中原地区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洛阳和开封也就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地位。”
此时毛泽东终于发问:“那么依你看,应在哪里定都呢?”
王稼祥说:“我认为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邻近东北六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便于发展工业。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作为首都已有700年的历史,人民群众在心理上也乐于接受。”
毛泽东听后大喜,王稼祥的想法可以说和他不谋而合,这番话更加坚定了他定都北平的想法。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宣布:“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自此定都北平已成为中央的决定,并告知了全党。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入北平后,叶剑英考虑到城里的社情复杂,敌特还没有完全肃清,治安条件还比较差,他认为中央暂时不宜进驻城内,而是住在城郊为好。经过挑选,他把中央机关的居住地安排在了北平西郊的香山。
北平城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和整修后,敌特人员基本被肃清,中南海也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于是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叶剑英的报告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赏,但毛泽东却不肯搬。几天以后,叶剑英只好亲自来到香山,他对毛泽东说:“根据工作需要,准备请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到中南海工作、生活……”
毛泽东直接打断了叶剑英的话:“我不喜欢中南海,这个地方我不去,为什么非要把我关进红墙大院内,与群众隔开,我们不能学李自成!”
叶剑英见劝说无效,只好先回去,他走了以后,毛泽东又严肃地对周恩来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
周恩来劝毛泽东说:“我们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意见。”
毛泽东却坚持说:“我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毛泽东在香山

但中央的领导同志都认为,中南海是开会和办公的最佳场地,也很安全,四周的红墙就是一道紧固无比的天然屏障。最后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在众多同志的反复劝说和强烈要求下,毛泽东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他开玩笑说:“听人劝,吃饱饭,搬就搬吧!”
一旁的周恩来也笑着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嘛!”
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终于从香山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与会代表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建都北平,但大家对于北平是否应该改名存在异议。张奚若说:“国都定在北平,大家不会有意见的,但既然南京已经不是国都了,有人提议南京要改名。”
另一位代表黄炎培说:“为了省事,我的意见是北平、南京都可不改。”
但毛泽东坚持说:“还是改一个字好,我认为北平应该改为北京。”
为什么毛泽东坚持要把“北平”改为“北京”呢?因为自从明成祖朱棣在北平建都后,北平就被改称北京,直到蒋介石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才在1928年被改称为北平。毛泽东坚持把北平改为北京,就是为了反映出共产党与国民党政权的根本区别。
9月27日,大会通过了国都问题的决议案:“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
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式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开国大典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2-10-24 15:57 编辑
无空清风 发表于 2022-10-17 07:57
毛主席允许蒋叶落归根就因他坚持一个中国!

樵哥下午好!
蒋介石退守台湾的主意是谁提出的?此前的台湾是谁在管理?前言1948年11月,蒋介石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战败,国民党该去往哪里?
众人讨论得相当激烈,但是提出的方案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在听到这个答案后,蒋介石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睛里却闪出了喜悦的光亮。
给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这个主意的人究竟是谁,彼时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势呢?


提出方案的人1948年年末,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刚刚打响,蒋介石就已经嗅到了失败的味道。彼时的国民党政权看似尚有一战之力,内部实则混乱腐朽不堪。军队被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打得四分五裂、所剩无几,南京国民政府已然呈现危楼倾塌之态。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都心照不宣地打着撤退的算盘。只是在撤退到哪里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有人建议国民党重回西南,四川的崇山峻岭是天然屏障,国民党可以凭借地势与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一旦输了,国民党军队还可以隐匿川藏进行蛰伏,还可以去缅甸搞**。蒋介石认为西南尚可考虑,但是**那套实在没意思,自己绝不会搞。



还有人提议,不如撤退到海南岛,以后还可以退到菲律宾。起初,有不少国民党高官对于这个提议都表示赞成,然而蒋介石却打心眼里看不上海南岛这个地方。海南岛一直以来就是偏远荒地,耕地面积有限,更没有工业基础,要在这里搞发展、养军队,可谓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力攻势,一道浅浅的琼州海峡根本无法为国民党军队作屏障,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简直是易如反掌。因此,这个方案也被蒋介石给否决了。



坐在一旁的宋美龄看出了蒋介石心中的郁闷,随即安抚着说道:“总统,其实您也可以考虑去瑞士。”听到这句话的蒋介石也只是闷哼一声,对此不置一词。去到欧洲之后就代表着彻底下台,除了有点钱财可以逍遥享受以外,他并没有实权,最终也只能放弃反击。如果真的彻底认输到欧洲表面风光地度过余生,这让蒋介石感觉着实丢人。
就在此时,一个从未发言的人站了出来,随即开口说道:“现在看似有很多方向,但是我认为,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这个答案让蒋介石眼睛一亮,他抬头望去,想看看说出这个方案的人是谁。原来此人是一位名叫张其昀的学者,是当时有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张其昀是1900年生人,与蒋介石算得上是浙江老乡。此人自小就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18岁就考入了公认的南方第一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史地部,在这里学习到了广博的知识。
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都是张其昀的老师,除此之外,他自身也喜欢研究哲学,是名副其实的文科大家。张其昀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做了《高中中国地理》的主编人,之后还到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蒋介石旗下能够收入这样一位大才,说起来还是陈布雷的功劳。


陈布雷
一次查阅资料的偶然机会,陈布雷结识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张其昀。此二人一见如故,对于彼此的能力见解都十分赏识,也是在陈布雷的影响下,张其昀才选择加入了国民党。起初,蒋介石并不知道张其昀此人,但是却很倚重有着陈布雷。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被人称为“国民党第一支笔”。为了友人张其昀的仕途顺利、得以高升,陈布雷亲自向蒋介石举荐了他。至此之后,张其昀才正式加入了蒋介石的智囊团。那么张其昀为何向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的建议呢?退守台湾的理由张其昀之所以选择退守台湾这个路线,是因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国民政府在台湾有着良好的群众拥护基础。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海战终以中国战败为惨痛结局。《马关条约》中写明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之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派代表去往台湾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的殖民时期就此告终,得以再度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台湾民众先天性地拥护国民政府,国民党到台湾会有较好的民众基础。


其次,台湾岛本身就是一块宝地。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要大,岛上物质资源丰富,也有着更多的耕地面积,水稻可以达到一年三收,足以满足国民党军队的粮食需求。同时,日本人在殖民台湾期间在岛上进行了一定的工业发展,这使得台湾的发展进程较快,在此之后能够有良好的经济形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台湾与大陆之间有着台湾海峡作为天然屏障。如果国民党选择撤出大陆去往台湾,共产党彼时并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那么必然会停止追击,这就留给了国民党喘息的机会。在张其昀看来,台湾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台湾一直被国民党政权所掌控。自二战结束以后,台湾都在国民政府的管理之下。彼时的台湾本土尚且没有共产党的势力渗透,民众不会轻易展开动乱,是国民党极其容易掌权拿捏的地方。而在1947年,国民党将领孙立人更是已赶赴台湾训练新兵,时刻做着战争准备。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最后一线保障。
最后,美国对于台湾很是看重。台湾岛正处于太平洋西岸,恰巧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之咽喉,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国一定不会放过,反而会想办法利用台湾。因此,只有国民党退守台湾,才能真正得到美国之后的战略扶持。

在听完张其昀给出的上述四条理由之后,蒋介石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当即拍板,直接下令退守台湾,但是张其昀的话显然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也为他提供了更多思路。他已然默认,台湾就是自己最后的退路。在此次秘密会议之后,他暗地里授意蒋经国、俞鸿钧和宋子文,开始将大陆国库中的黄金白银往台湾转移。有数据统计,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 国民党共从大陆金库运出5批黄金送往台湾,其总数达400余万两, 市值约4亿美元。之后,蒋介石又安排军队有序地从大陆撤退,目的地自然也是台湾。那么蒋介石没有去到台湾之前,是谁在对台湾进行管理呢?
管理台湾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压根对台湾不感兴趣。彼时的蒋介石正在筹谋如何独掌中国政权,迫不及待地要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内战,他着实不会想到,自己会从大陆败退,在一个东南小岛上聊度残生。
当日本选择投降,结束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时,蒋介石对这件事没有报以特别的重视,对派谁管理台湾这件事也没有多做考虑。这时有人向蒋介石推荐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时任国民政府驻墨西哥大使的陈仪。陈仪曾两度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法律条文很是熟悉。除此之外,陈仪还在福建省政府做了七年的主席,对闽台军政社情有深入了解。要他去主持台湾事宜,对于蒋介石而言是最合适不过的。
陈仪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在不久之后,又任命他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就这样,陈仪成为了国民政府任命的台湾实际掌权人。然而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陈仪并不是管理台湾的合适人选,反而给他惹了大麻烦。陈仪这个人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将台湾管理得乌烟瘴气,政府单位内部结构混乱,存在严重的腐败贪污行为,就连国民党警员都在当地横行霸道、仗势欺人。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当街查缉私烟,居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还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致其不治身亡,引起民怨滔天。由此,声势浩大的“二·二八起义”爆发,台北市民罢市,到大街上进行游行请愿,要求国民党交出罪犯。
尽管起义运动遭到镇压,但是民怨难平,台北市民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这一次直接要求陈仪下台。虽然这场暴动最终被国民党派兵压制了下去,但是陈仪是彻底失了民心。

二·二八起义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撤掉了陈仪,任命心腹魏道明为台湾省主席。随着战局的进一步变化,蒋介石越发意识到,自己要对台湾加以重视。在这个时候,他便想让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到台湾做主席。
但是令蒋介石感到为难的是,儿子蒋经国是一介文官,台湾当下暗流涌动、政局不稳,当务之急是要有一武将坐镇。这个时候,蒋介石想到了正在台湾养病的上将陈诚,随即给他发出了上任台湾省主席这一任务指令。彼时陈诚想要拒绝,但是随后他又收到了,蒋介石亲自发来的另外一封加急电报。蒋介石在电报中这样写道:“若再延迟,恐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失败。”看到蒋介石这样说,陈诚也只能带病上任。

陈诚这时的陈诚又注意到,蒋介石要将儿子蒋经国调任为台湾党部主席。他这才明白过来,蒋介石并非是有心栽培他,而是想让自己给蒋氏父子开路。这算盘打得比谁都响,到最后陈诚也不过是蒋介石身边的打工仔。但是陈诚已经被蒋介石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所以也只能揽下这个摊子,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等待着蒋氏父子来台掌权。就在同一时间,蒋介石也在大陆进行着最后的无用挣扎。虽然蒋介石很是认同张其昀退守台湾的建议,但是他内心依旧是不想退出大陆的。就在新中国成立两天之后,原本龟缩在广州的蒋介石并没有立即前往台湾,而是乘机出逃重返西南,妄图在当年据守的重庆“东山再起”。1949年11月,蒋介石秘密在重庆集结军队,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是散沙一盘,根本就没有与我军一战之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南川以北的区域歼灭国民党军第20、15兵团,而后接连歼灭重庆外围的国军第一军一部,蒋介石盘踞的重庆彻底失守。11月30日,蒋介石逃往成都,放言准备实施固守四川的川西决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努力伪装成胸有成竹的样子,在成都地区进行演说、接见官员,将自己的行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然而当时国民党内部已然四分五裂,95军副军长杨晒轩已经准备起义,放言将承担“捉蒋”任务。与此同时,我党的地下党成员也在积极准备着活捉蒋介石的行动。


面对如此消息传来,蒋介石心如火烤,整日郁闷不乐。12月3日蒋介石还举行了一次阅兵,但是这次阅兵却让他更加郁闷。升旗的时候,眼见着青天白日旗升到一半,牵引的绳子突然断了,旗子在风里摇曳了一阵,最后摔在了地上。
这在众人眼里均是不详的预兆,也让蒋介石的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他自知大势将去,演讲到最后已然有了哽咽之音,整个阅兵仪式随之匆匆结束。12月8日,一连几日不曾出屋的蒋介石突然拉着蒋经国,去到成都街上转转。
看着沉默不语的父亲,蒋经国知道蒋介石是在和大陆做着最后的告别。就在上街当日,蒋介石接到卢汉在云南发动起义的电报,随后刘文辉也宣布起义。蒋介石明白,自己是时候该离开大陆了。


在成都度过了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之后,蒋介石决定撤往台湾。12月10日下午2时,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乘机仓皇出逃。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继续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他始终妄图反攻大陆,这也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格局,遗留下了如今的台湾问题。虽然目前台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问题,容不得别国进行干涉和插手!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相信终有一日,台湾会回归祖国的怀抱。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