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刀剑笑
美国正在谋划将严厉制裁俄罗斯的招数,复制到中国身上。
纽约时报一篇最新报道援引美方官员的话披露,拜登政府打算运用禁止对俄出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经验”,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并更有针对性地“精准打击”中国的军事和科技进步。
美国官员这次放风对华示强,时机相当值得琢磨。
就在明天,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在巴厘岛G20外长会期间,会晤美国务卿布林肯。这将延续上月以来中美高层“频繁”互动的节奏。同时,美媒广泛预计,拜登本月内就将宣布削减部分对华加征关税的计划。
为何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又突然通过媒体释放烟雾弹?对俄出口制裁的“预演”,真能用在中国身上?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01
在纽约时报5日的报道中,对外透露信息的美国“前任和现任官员们”,试图赋予这些“研拟中”的对华出口管制措施更多“新意”。
显然是意识到对华出口管制早已有之,他们强调新的措施将是一个“升级扩大”版本。
扩大,包括放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的适用范围,同时争取更多盟友和伙伴参与进来;还要“重新定义”哪些技术将被视为敏感或关键,以及可能被军队和安全机构使用。
判断和定义的参照标准据说也有更新:不再只关注相关技术在传统军事领域的用途,还要考虑中国企业在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疆等地所谓“强迫劳动”等方面扮演的角色。
描来描去,其实还是“国家安全”“人权”等干涉打压别国那套说辞。
较之对俄,对华出口管制除了扩大还将更“精准”。
不漫天撒网,而是更有针对性地“限制中国获得有助于推动自身军事和科技进步的技术”,美方官员称,他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削弱更广泛的中国经济”。接连对华挑动贸易战科技战但屡遭严重自我折损,让他们越来越会提前给自己打圆场了。
在扩大版和精准化的对华出口管制中,量子计算、尖端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等,都可能被纳入管制。
其实,把“遏俄经验”复制到中国身上并不出人意料。美国一些高官最近没少表达类似想法。
在华盛顿上周的一场政策会议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声称,出口管制“处在最能保护美国民主的核心位置”。
她说,在严厉制裁下,其他多家对俄出口的半导体已经锐减90%,俄国内商业机队运营能力也将严重下降。自称出口管制“对俄影响巨大”的同时,雷蒙多还不忘捎上中国,说中国正在密切关注美国的这些反应手段。
更早时候,执掌美商务部产业和安全局(BIS)的艾伦·埃斯特维兹,甚至直接将矛盾对准中国。
在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6月的一场活动上,这位局长公开称,“通过出口管制管理对华关系变得更加重要”。他还毫不掩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维持技术优势,不让中国“建构在任何类型冲突中用来对付我们或邻国的能力”。
不管事前宣扬还是正在“研拟”,美国对中国搞出口管制早就不新鲜了:6月28日,美国防部刚以“涉嫌支持俄罗斯军事和国防工业”为由,将5家中企列入贸易黑名单。
彭博社今天的一则消息还给纽约时报记者做了“补充”,说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准备进一步限制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巨头阿斯麦(ASML)对中国的产品出口。
在此之前,阿斯麦已因美方禁令无法对华提供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现在华盛顿想把禁令范围扩大到更旧的DUV光刻机,以进一步黯淡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前景。
纽约时报最新的报道中说,其实在这之前,拜登政府就已沿袭前任政府做法,把出口管制当做对付中国企业的手段,而且力度更大,直接“翻倍”。
军事用途和“侵犯人权”,也早就被当成借口了。
02
美国计划扩大对华出口管制,这个消息来得时机“很有意思”。
本来,当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议程中最受关注的一点,是它何时以及如何减免对华加征的关税。美媒POLITICO报道,拜登本月内就将宣布取消部分中国输美产品关税的计划,只是具体时间还未最终确定。
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应约与美财长耶伦视频通话,也立即引起国际舆论有关“关税问题消息将近”的猜测。
紧接着,7日开始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外长会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晤。
加上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上月中旬刚刚在卢森堡与美国国安顾问沙立文会面,短时间内的三场高层互动,带给外界中美近期交流沟通“频繁”的印象。
为何偏偏这时候,美国那边又上演“匿名官员通过媒体放风对华示强”的熟悉戏码?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分析,其中当然有“增加谈判筹码”这种美国惯用外交伎俩的因素,但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尤其取消对华关税方面的内部分歧太大,也是一大原因。
严重通胀已经成为拜登口中的“头等大事”。以耶伦、雷蒙多为代表的一派,包括总统本人,希望美国尽快调整对华加征关税,而且范围和规模可以稍大一些,以此缓和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但另一派,以戴琪为首的强硬派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放松对华遏制力度。
来自美国朝野的消息表明,拜登已经决定减免部分对华关税,但他又不想也“不敢”放松对华遏制打压,又想找补一下,安抚对华强硬派以及背后的选民,毕竟中期选举马上就到。
出现“对华放风示强”这种操作,因此也就不奇怪了。
03
但问题是,美国就算基于对俄“经验”扩大对华出口管制,能奏效吗?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一位学者3月份曾在文章中写道,美国持续实施“域外管制”加剧与中国围绕管制问题的龃龉,这将给本已动荡的商业环境带来更多不安。
纽约时报记者引用这段表述,警告美方可能遭到中国针锋相对的反制。
美国商界也有不少人反对加大对华出口管制。
不少美企高官对华盛顿提出类似警告:那样做可能严重扰乱国际商贸往来,促使中国也对一些输美关键产品加以管制,包括对美国来说也至关重要的特定矿物产品。
长期来讲,大量运用出口管制还将侵蚀美国的科技和市场领导地位,因为外国客户可能被迫寻找其他替代性的货源。
况且,对俄出口制裁的“预演”,很难在中国身上“重映”和执行。
迈伦·布里安特,美国商会执行副会长,在报道中坦言,美国商界“坚定支持对俄制裁”,但在对中国的看法上“更加复杂和微妙”。美中两大经济体如此紧密融合,他说,“推动对华广泛脱钩或制裁将带来更大动荡”。
来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马丁·乔泽帕,指出美方“计划”的另一个异想天开之处:
与中国有着深厚经贸联系的众多国家,将会拒绝对华施加大范围的出口管制。因此,“你不会看到在对俄制裁上的那种一致程度”,反而可能导致美国的联盟“走向分裂”。
一位国际经济问题学者说,美国要执意加大对华出口管制,还是有一些操作空间的。
比如美商务部目前搞的一个“未经核实清单”,还只是将一些中企列为出口管制“观察对象”,算是还留有一定余地,不涉及敏感技术最终可能不会限制。但如果华盛顿铁了心要进一步搞对华脱钩,它就有可能对这个清单里的中企“一步到位”,禁止出口了事。
对这种可能,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和有力应对。
但说实在话,美国最近两届政府搞了一轮又一轮贸易战科技战,各种对华“卡脖子”,虽然确实让我们挺难受,但并没能够阻挡中国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向好向强发展。
相反,美国“自损八百”,自己被自己搞得伤筋动骨。
虽然拜登政府不时释放软的硬的各种试探信号,时而声称保持对华沟通,要给两国关系装上“护栏”,时而又对华示强,但中国人早就识破了这些烟雾弹。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不会被它带了节奏,而是会继续坚持做好自己的事,稳步推进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