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与人交往,始于颜值,终于人品。 遇到一个和颜悦色的人,你会很开心,并且愿意和他持续交往。毕竟,好的印象,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你透过人的“脸面”,看到人的“内心”之后,对人的态度就会改变。 通常,遇到人品很差的人,你会愤怒,或者马上翻脸、断交。 人品很差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不考虑后果、贪图利益、暗中伤害人、掐人痛处、故意嬉笑等,谁都会讨厌。 聪明的人,不会因为对方人品差,就弄丢了自己的“笑容”,而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保护自己。
02 第一,拒绝利益交换,避免同流合污。 一个人的人品很差,其根本是因为“利益驱使”。
如果没有利益之争,人就会无欲无求,勾心斗角、暗中伤害等事情,就没有必要发生了,显得多余。 有道是,无端获利,必是祸害。 古人都懂得,无功不受禄。如果你还蒙在鼓里,就肯定会被“利益”困住自己,导致一步一步走进小人的圈套。 战国的思想家列御寇,家庭很贫困。 有人对郑国的大臣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影响力很大。但是他很穷,你应该帮一帮。” 子阳派人送了很多粮食给列御寇。令人费解的是,列御寇拒绝了。 列御寇的妻子很生气,说:“看吧,一家人都要饿晕了,你还谈什么骨气?” 列御寇说:“夫人,你不明白。子阳不是诚心送粮食给我,这件事靠不住。” 过了一段时间,子阳弄丢了位置,被当地的人加害了。列御寇因为没有“一起获利”,因此没有受到牵连。 同样,古时候,有一个叫乐羊子的男人,在半路上捡到了金子。妻子认为“这是嗟来之食”。乐羊子因此把金子丢了,去拜师学艺,有一番作为。 任何一种利益,一旦和“人品”挂上了勾,就要非常谨慎,最好是别要。就是没有人看到的“东西”,也不要放在口袋里。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捡到宝,其实是惹火烧身。 当人品很差的人,用利益来诱惑你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拒绝。哪怕饿一顿,也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在“贪婪”的路上,迷失自己。
03 第二,保持沉默寡言,把自己当成“局外人”。 遇到人品很差的人,沉默就像金子一样宝贵。 先看两个例子。 其一,明朝作家冯梦龙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里,写了锦衣卫沈炼的人生历程。 沈炼为人耿直,疾恶如仇。 在一次宴席上,奸臣严世蕃拿起酒杯,朝一个不会喝酒的官员灌酒,引起了大家的不满。沈炼按捺不住,也端起酒杯,朝着严世蕃灌酒,说:“我代客人回敬你。” 从此之后,严世蕃怀恨在心,给沈炼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沈炼的儿子、儿媳都因此受到牵连。 若干年之后,儿子沈小霞通过鸣冤的方式,才得以翻身。 其二,晚清时,曾国藩在翰林院当差,遇到上司赵楫请客吃饭。曾国藩没有去捧场,但也没有说什么。 有一段时间,曾国藩病痛难耐,向赵楫请假,没有得到批准。他就忍着病痛上班。 遇到人品很差的人,需要“惩恶扬善”,但是要注意时机、要考虑后果。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如何胜出,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恶有恶报”,这样的道理,我们要坚信,但还要懂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前面两个小故事,恰好是“一正一反”,有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善恶的彼岸》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比方说,在公交车上,遇到盗贼,你马上就露出凶狠的样子,和盗贼争斗,恐怕会引起一场纠纷。你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盗贼”,从而导致盗贼无从下手,结局就不一样了。 沉默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用得好,就是“一声呐喊”。
04 第三,不断拉开距离,做一个不太合群的好人。 有一个词语,叫“鞭长莫及”。 如果人品很差的人,和你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他要伤害你,就不太可能了。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晏子,常常劝导齐庄公,要体恤老百姓,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庄公不但不听,还把晏子的封地、奖励都收回去了。 晏子主动辞职,住在海边,种地为生。 时隔几年,庄公被崔抒加害。晏子赶到现场,哭了一会。 旁边的人说,把晏子抓起来。 崔抒说:“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因为晏子洁身自好,也没有和庄公有利益上的瓜葛,也没有在庄公手下当差,因此得到了保全。更可贵的是,晏子深得民心,那些人品差的人要伤害他,还得“忌惮三分”。 当你和人品差的人划清界限之后,你就自然站在了“好人圈”里。 好人的圈子越大,坏人的圈子就越小。坏人终究会失去立足之地。这是你站队的问题,也是利用距离保护自己的事情。
05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谁都不能保证身边的人,全部是人品好的人。遇到人品差的人,并不奇怪。 当然,对于人品的好坏,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人品不好的人,仍旧需要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有可能变成好人。 首先,看人品差的人,有没有拯救的可能,如果能的话,就治病救人;然后,对于不能挽救的人,就采用躲开、打击、制服等方式。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对待人品差的人,重要的前提,就是保护好自己。 朋友们,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品格。 弄丢了人品,身体再强大,也站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