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之初,某君邀我一起去保卫钓鱼岛,我说没有武器,他说找根扁担就行,我说我害怕,他便说我不爱国。虽然是开玩笑,我却以为,爱国也不是光挂在嘴上的词语或口号,爱国是装在国民心里的一种复杂而崇高的情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一句经典名言,然而对于“爱国”两字,很多人能够说得朗朗上口,但对为啥要爱国?爱国要怎么做却是模模糊糊,不知所云。不明白爱国的现象很普遍,是不能够回避的现实,包括我也如此。如何爱国?还需捋捋思绪,认真思考一番。 说到爱国,很多人总认为那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一个幼稚得不值一提的问题,不值一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抑或是因为对茫然的掩饰、或是一种老于世故、玩世不恭。 我们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领土就是国家的载体。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只要通过辛勤劳动便可衣食无忧,一直以来生活得十分舒心。时间一长,有人就会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很少把自己的美好生活与国家的命运和爱国的概念联系到一起思考,谈到爱国也就成了一句停留在嘴上的口号,或者一种表面形式。然而今天,中国这块土地上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我们周围,除了衣、食、住得到根本性改变外,条条通村的水泥路已经联通到了家家户户,不论天晴下雨人们都可以正常出行,看着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爱国也成了很多人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当我们每天看新闻媒体报道,能看到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正在经受战争的磨难,纷飞的战火让那些无辜的百姓失去了家园,成了跨海偷渡逃生的难民,背井离乡的悲惨际遇,让他们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人格也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然而在我国,社会形势稳定,各行各业持续而有序的发展,人们不用担心战乱的威胁,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饮水思源,更能坚定我们爱国的的信念。 曾记得2008年8月30日,那是一个灰色的日子,我牢牢记得在下午4点30分左右发生了5.8级地震,村子里、山谷中烟尘四起,很多房屋都已倒塌。20年的心血,在一瞬间化为了乌有,我和乡亲们失去了温馨的家园。 第一次地震后,紧接着一次又一次的余震,让人胆颤心惊。地震后的十多个小时,手机失去了信号,消息无法外递,我们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绝境。地震发生不长时间后天空便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村民们无处栖身,各自忙乱着搭棚子、到危房里抢东西,村里处于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当天下午,天刚擦黑,有两架小车在公路边拦下我,问地震后我家里的损害程度以及村子里的人员伤亡情况。他们是县公安局的,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派前来查看灾情。看着她们威严的军装,和蔼的态度,我顿时明白,县委和政府还在牵挂着我们的安危,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在那艰难的日子里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次升华。 第二天武警官兵便来到了地震灾区,帮忙我们从危房中抢粮食、财物和拆危房,体现了子弟兵与老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刻,救灾帐篷,救灾大米,灾区外的同胞捐来的衣物等纷纷分发到我们手中,犹如雪中送炭,令我们一次又一次落下了感激的热泪。 再后来,当地党政多方协调各农户的贷款,我们得以恢复重建,生活也恢复到了原先的平静与安适。地震已经过去了多年,而我的内心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却越来越深,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我们灾区的重建就会成为泡影,老百姓如今还会在贫困中挣扎。这也是我坚定不移热爱党、热爱祖国最坚定的决心。 党和国家对我有太大的恩情,是我爱国的根源。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爱国,把自己的实际行动融入到爱国的理念之中,让爱国两字变成一种实际行动。我认为,爱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话,就是对党和祖国常怀感恩之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就是静下心来,在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人做事。爱国,就是农民热爱自己的土地,种好土地,让土地有更多的产出。工人就要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企业,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从大局出发,敢于担当,敢挑重担,敢为人先;关键时刻具有挺身而出的勇气,还要筹谋良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为企业能成就员工的梦想,员工能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在这同时也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爱国的最好表现。 仔细想来,爱国也是很荣耀的事。爱国会使自己去掉浮躁,避免好高骛远,爱国,就是在祖国成就我,我报效祖国中去实现一个个我的梦想的同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