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2-1-20 17:35 编辑
【迎春】说“正月”
众所周知,“正月”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1月份。它是岁之首、年之始。
名称 “正月”,意为“正阳纯乾之月”。又称为“岁首”。 历史上,“正月”的时间是变化的:夏代,夏历4月,即今农历1月为“正月”;商代,夏历12月为“正月”;周代,夏历11月为“正月”;秦代及汉初曾以夏历10月为“正月”。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时,颁布的太阳初历确定:恢复1月为“正月”,距今已经2100多年,被历代沿用,一直到如今。 近代,曾经把阳历1月称为“正月”。 “正月”的别称有很多,如正岁、正旦、正阳;新月、开岁、首岁、初岁、发岁、华岁、肇岁、芳岁;早月、端月、初月、嘉月、初春月;孟春、首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等等。
节日 “正月”里,节日不少,特别是有春节、元宵节、立春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通称春节,俗称“过大年”。这天,零时要放鞭炮;早饭吃饺子;饭后去拜年。首先给自己家中老人拜;然后,本族人相约,给本族长辈拜;再后,给前邻后舍、当村亲戚、朋友的长辈拜。 上一年内,发生纠纷、矛盾的,要通过互相拜年,表示道歉、和解,重归于好。如果上一年内发生了纠纷、矛盾,年节不互相拜年,俗称“断了年节”,表示破裂、断交,说明没有谅解、不想再和好。 拜年,除去磕头、跪拜外,现在有的集体拱手团拜、有的电话手机拜、信息拜、视频拜、网上拜,等等。 除拜年,就是娱乐。如放鞭炮、烟火;敲锣鼓、踩高跷、舞狮等;近些年,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特别娱乐节目;打牌、聊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俗称“灯节”,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街巷皆悬灯,放烟火,燃灯火避邪,以求吉祥。敲锣鼓,扭秧歌,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耍狮。吃元宵(汤圆)。 立春。是我国农历24节气之一,而且在24节气排序中列位第一。时间在春节前的农历腊月或者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在公历的2月4日左右。“立春”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在“立春”之日“迎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这个节日。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全民的迎春活动 。 “填仓节”。正月二十五日,又称“打囤节”。这个节,是农民的心声和祈祷。期盼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填仓”“打囤”有如下3个步骤。1.做囤。人们从灶坑中,把烧柴草后的草木灰掏出来,过筛子后,用细细的草木灰,撒成为圆圆的粮囤的样子。近些年来,人们大都用粉笔,在院子里,画个粮囤。有的还画上到粮囤上面去倒粮食用的梯子。2.填囤。“囤”做好后,人们把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撒放到“囤”中,有的还放入钱币。这就是填囤。3.祭囤。在“囤”前面,放一张小桌子,摆上供品,点燃蜡烛,焚烧黄色的纸。有的还燃放鞭炮。这就是祭囤。放鞭炮,也称为“崩囤”,寓意新的一年里收获的粮食把囤撑“崩”了。
习俗 “正月”里,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有许多薪火相传的特别习俗。 初一,人们在院内铺干芝麻杆,让人踩,芝麻杆一踩就碎,以“踩岁(碎)”,谐“岁岁平安”之意。 “破五"。正月初五日,俗称“破五"。习惯吃饺子。过了初五,商店开始开业,农民下田劳动。 “老鼠节”。正月十二日,俗称“老鼠节”。说是这一天给老鼠娶媳妇。“烧老鼠洞”,寓意是抄老鼠的老窝。这日下午,儿童们挨家挨户去敛旧鞋。晚饭后,人们在大街找个宽敞地方,挖个坑,坑边放上2—3个土坯,在土坯上摆放旧鞋。摆放的旧鞋,一层一层的往高码成一个垛,高达10多层。中间插上高粱秸秆。然后,点燃。人们在点燃的旧鞋垛周围烤馒头、枣花、粘窝窝等,说是吃了不心里疼、吃了治百病。这天,人们习惯仍是包饺子,谓之“捏老鼠嘴”,以免老鼠咬东西。这天,人们禁忌动用剪刀。说是,只要这一天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一年内就听不到老鼠咬东西的“咔喳”声了。 元宵节。有“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之说。认为人们外出“走一走”,能够祛病延年。俗称“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立春。民间有一个习俗,在农历腊月出生的小孩,其生肖属相不以春节为准,而是以“立春”日来确定:孩子虽然出生在春节前,但出生日过了“立春”日,其生肖属相就确定为来年的。比如,孩子农历2015年腊月27日出生,虽然在“羊”年内,但是,因为腊月26日是“立春”日, 孩子出生日过了“立春”日,所以,其生肖属相就确定为“猴”。 禁忌。“打春别打在炕上”,就是“立春”的时辰,不管是夜间、凌晨几点钟,忌躺在床上睡觉。意“立春”时辰是的一年第一天的第一时辰,在床上睡觉是懒,就会“一懒懒一年。”“立春”的时辰不躺在炕上,表示一开始就勤劳,能够勤劳一年。 忌说“死”“坏”“病”“遭”等不吉利词语;如果不小心摔坏了碗、盘、杯等,不要说“坏了”“毁了”“碎了”等,可以“岁岁(碎碎)平安”解之;春节包饺子时,忌说皮、馅“完了”“没了”等,要说“再添些”;买、卖神像、毛泽东主席像时,忌说“买”和“卖”,改用“送”和“请”字,等等。 正月初一 忌吃药、哭泣,以保持好兆头。忌扫地,认为是“往外扫财”。上年内,家中死了人,家人忌出门拜年,上午,要关门闭户,因为有“孝子不拜年”之说。 农历腊月二十八至除夕和正月初一死了人,“密不发丧”,先“捂起来”,忌通知人们前来办丧事。要等正月初二再公布。为的是照顾别人“过个好年”。 忌正月初五日去岳父家拜年。谚云:“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一般是初六给丈人、丈母拜年。20世纪70年代后,有的改为初四给丈人、丈母拜年。 忌正月初五“串门”,走亲访友。 忌正月剃头。有“正月不剃头,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