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祁寨村志》选段 ——衣、食、住、行说变化之吃
解放前,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度困难。穿的是粗布衣,一件棉衣穿多年,补丁罗补丁。弟兄几人,共有一件衣服多的是。冬天,天寒地冻,一家人,只有一床被子,没有褥子、更没有床单,睡觉溜精席。 解放初期,虽然生活有所提高,但仍然穿衣还是以土织布为主,颜色黑、白为主角。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质极度匮乏,买布要布票,布票按人头定量配给,一个人定额供应的布票做了外衣没有内衣,做了上衣没有下衣。小孩子,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新鞋、新衣服。小娃多的户,新衣服先给老大穿,老大穿后给老二穿,一直往下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多数人穿的是补丁衣服。到60年代,穿一件用日本尿素化纤袋子做裤子,穿到街上引以为荣。 到了70年代,人们的穿着稍有变化,的确良、凡立精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但样式几乎一样,基本以学生装、解放装、中山装为主,很少夹克,更没有西装。颜色以黑、白、灰蓝为主角。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107元提高至2017年的12300元,群众收入大提高,生活质量也大改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成为一种普遍。市场开始放开,布的种类也多起来,化纤、尼龙、涤纶等,服装也开始起了变化,夹克、西装、喇叭裤等开始流行。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衣服的布料款式更多了,衣服上的纹饰图案更美了,眼前的色彩也变得更加花团锦簇、光彩靓丽。从灰蓝白到色彩缤纷,从呆板到个性,从闭塞到开放,从裁缝制作到网上淘宝。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穿着虽说是外表,但最能体现生活水平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群众手中有钱了,衣着也就不同了。 从这些人们的衣着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看到了崭新的、开放的、自信的、多元的中国。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