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回忆录] 【足迹】6、赶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知青们,还都是些孩子。写信,看信。那可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大事。要是别人都有信来,而自己没有,那可是要很难过的。
发表于 2021-12-2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知青自强不息大哥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土恋 发表于 2021-12-1 16:34
自强百忙中仍突飞猛进,为你喝彩!注意身体!多保重!

谢谢恋姐!迟复为歉!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1-12-1 17:24
谢谢介绍!学习分享!

谢谢老师!迟复为歉!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山莲 发表于 2021-12-1 18:12
我们家乡叫赶集,最喜欢去了。既能买到必需品还有戏看!让我也想起家乡赶集的场景了。哈哈,谢谢自强不 ...

谢谢莲姐!迟复为歉!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芳 发表于 2021-12-1 18:13
当年的知青们,还都是些孩子。写信,看信。那可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大事。要是别人都有信来,而自己没有, ...

谢谢宋老师的理解!迟复为歉!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结队去赶场,邮寄信件头一桩,
填饱肚子再做事,领到东西就返乡。
——老友龙行天下2013/4/13 8:14:00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场,闽北称为赶墟。在偏远山区,赶墟是村民出售农副产品的唯一途径,也是知青的主要休闲活动。我们公社有3个可以赶墟的村子,插队初期每个墟场都是5天一墟,而且赶墟的日期是错开的,方便村民一两天就有墟可赶。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县革命委员会把全县改为10天一墟,而且日期统一,使村民一个月最多只能赶3次墟,以便一心埋头于农业生产。最初有的村民到了传统的赶墟日子,挑着农产品照常去出售,被公社组织的民兵围追堵截,做出没收所售物品的架势。村民挑起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一个个落荒而逃,惶惶然若丧家之犬。几百年约定俗成的赶墟日期遂被中止。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寿终正寝,赶墟的日期又恢复老传统了。至今还记得赶墟的村子,只允许一家集体性质的饮食店独家经营,也只有面条供应,煮面15,炒面5毛,当然还要粮票。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饮食店也算是垄断行业。该店的收银员,自视甚高,似乎高人一等,肩负着救民于水火的重任,卖一碗面条也是盛气凌人,好像施舍一样。实际上,大多数村民卖掉农副产品后,匆忙赶回家去充饥,舍不得把钱浪费在这个小店里。我有一次吃了5毛钱的炒面,被贫下中农视为大咖。
——中知网友麻纱老农2013/4/13 10:15:00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这个经历,当年的唯一通信系统除了信件就是长途电话。但是长途电话费用太高,何况对方也是只有公用电话,极不方便,现在看看,手机普及,网络更是让千里之外近在眼前了。那个年代是不曾能设想到了?
——新浪网友海阔天空2013-1-19  16:51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上比我们那时候好像好多了。我们所在的公社真正是江边村屯——夹皮沟。虽然不算穷,但是物质奇缺,没有您文章中的景象。此外,交通严重不便,县里客运站一辆车从县城出发、到我们公社、再到北极村漠河、再返回到县城,顺利的话,一个来回十来天。收一封上海发出的信件,再快也要十多天。
——新浪网友上海周忠明2013-4-3  13:29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0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