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1-11-25 21:00 编辑
【冀州历史人物】 明清时“旌表”的冀州“孝友”
距今(2021年)473 年的明嘉靖《冀州志》和距今(2021年)345年的清康熙《冀州志》中,都在“人物”篇目中有一节是“旌表”的“孝友”。 所谓“旌表”,是古代官府为孝子、顺孙、睦悌、义夫、节妇等贤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 “旌表”,要由地方申报朝廷,获准后赐以匾额,或由官府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旌表”,始于公元前200多年的秦始皇,距今已经2200多年,一直沿袭到清朝。 各地还建有“孝友祠”“节孝妇女祠”等,每年春秋二祭。 两部《冀州志》(以下简称“两志”)中刊载的 10位“孝友”(其中,明前1 ;明6;清3),事迹感人,值得今人推崇学习。 冯恢在“两志”中均被列为“孝友”第一位,被称谓“以孝友著称”。 他字诚动子,号邵农君。长乐(作者注: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岳良村人,生活在三国魏时期(220~~265年间)。 冯恢是其父冯太素的长子。其父担任弘农太守,因为特别喜爱少子冯淑,所以,欲改变“位传长”的惯例,“以爵传”于淑。 冯恢得知父亲的意思后,秉承“以孝为先”的传统,顺从父亲意愿,归还故里,“结草为庐”,不出头露面,还假装不能言语,终“成父志”,使淑继爵位。 冯恢后为博士祭酒(作者注:博士祭酒为学官名。东汉以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之后,人们知道了冯恢让爵的真相,称他为“变敏公”。 他入了“孝友祠”,事迹载入《冀州志》。 王国臣明朝时人。志书载:他是“遗腹子”。母亲李氏是被“旌表”的“节妇”。母亲“七旬终”后,他“庐墓三年(作者注:在墓旁搭盖简陋小屋居住,守护坟墓,整整3年时间)。”因此“孝感事”,被奉例“旌表”。 赵孔暲 明朝时人。志书载:他“由儒士(作者注:指崇奉孔子学说的人。汉以后亦泛称读书人、学者。即今知识分子)进学以侍亲疾疗业,有孝行”。就是说,他看到家中亲人有病,放下知识分子身架,抛开自己学者职业,去学习医学,为亲人疗疾。 他的行为,得到知州阎在邦赞赏,“申呈”提学御史(作者注:掌管教育的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获匾,匾文曰:“孝行”。 杨先烈明朝时人。他“字绍武,早年丧父。家贫。母李氏少寡,纺织佐读为诸生(作者注: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志书载:他平时“谨言慎行”,偶有一次,喝酒多了,被“母亲扶掖(作者注:搀扶别人的胳膊)”。他醒酒后“大悔。自是戒酒不饮,归必早”。其“母卒,庐墓三年”。 他得到知州杨嘉猷举荐,被督学“举孝行,屡加奖”。还获朝廷“建坊”、赐匾额,匾文是“母贞子孝”。 李三乐夫妇明朝时人。志书载:他们“夫妇俱七十四岁,其母张氏九十三岁。”母“患颠疾”,夫妇对母亲“孝养备至,久而靡(作者注:不)倦”。 王一坪明朝时人。志书载:他“家贫能孝,且能曲体亲心。闾党无间言。州守给匾旌之”。 赵万麟 清朝时人。志书载:他“幼放达(作者注:豪放豁达,不拘礼俗)有胆略”。他18岁时,父亲士俊和兄万象无故被李光杀死。 为报杀父兄仇,“麟故昵(作者注:亲热)光”,假与李光“饮博尽欢”,使李光误认为万麟“以是益狎(作者注:亲近),不复为意会(作者注:内心领会)”。 一天,万麟与一侠士一起,找到李光,“麟厉声叱之,遂碎其首以死”。随即,万麟到州府自首,说:“杀我父兄者,吾杀以报之矣”,虽然“州守金成良嘉其孝”,但是“难于律不敢遽(作者注:匆忙)脱,乃薄惩”收狱,万麟“欢笑自若”。不几日,赦出。 陈九奏 清朝时人。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南午村镇田村人。他“字肖泉”。父亲世良,为陕州同治,没有到任,就因疾病而回家。家“贫甚” 志书载:他每天早晨,“闭户读书至巳刻(9~~11点)”。 “父病,举动失恒”,他 “侍养无怠容”。因为其兄16岁就故,他“事继母、待弟庠生九歌。孝友终身不衰”。 陈爆 清朝时人。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南午村镇田村人。志书载:他“家贫性孝,居丧尽哀。土墙数椽,庐墓三年。用盘载土,累(垒)成大丘。屡蒙给匾”。 志书载:除去上述外,还有许多不宜“旌表”的孝贤故事,如“剜肝疗亲疾”“割股云诚心”“烈妇以死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