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所经历的困难生活 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是:它使中国富了,城镇富了,农村也富了,中国的每户家庭、每个人都富了。虽然并不是每户家庭、每个人都富得流油,但是,已经富得到了50岁以上的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不可想象的地步。 就我生活的农村而言,虽不是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但是,现在的衣,再也见不到补丁罗补丁和家织土布;现在的住,再也见不到土坯房和纸糊窗户,在农村楼房也比比皆是;现在的行,自行车普及、摩托车遍地跑,村村通了硬面路;现在的用,自来水、沙发、彩电、冰箱、电话、手机、电脑、私家车等再也不稀奇,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我年近60岁,上世纪六十年代我10岁-20岁期间所经历的困难生活仍历历在目。 1960-1963年期间,是全国的生活困难时期。我十来岁,正在上小学。人们粮食不够吃,先是以野菜、芝麻叶、山药蔓、糠充饥,后来就吃草根、树皮、玉米轴、高粱帽、枕头里的秕子等,大部分人得了浮肿病,被饿而死的人每个村每个月都有。1961-1962年,为了活下去我们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卖立柜、家俱等,或拆房卖砖、卖檩梁、卖门窗而换些胡罗卜吃。我仅仅十一、二岁,曾分别两次把自家的立柜和南屋的门窗,与大人们一起,人拉着大车,到30多里地外的南宫去卖掉,每次各买了一口袋胡罗卜,才度过了1961和1962年两个冬春,一家人没被饿死。1962年春节前,我家卖了两根檩条,用10元块钱买了二斤白面,大年初一才吃上了一顿白面饺子。 1963年-1966年期间,我上中学。当时是全县范围内招生,家离学校近的二、三十里,远的六、七十里,但大都是步行,我们一个班40多名同学,仅有4人有破旧自行车。每个每月的菜金是6毛钱,一周才吃上一顿带有很少肉的饭菜。衣服都是家织的布做成,且补丁罗补丁。 1964-1966年间,农村的粮食虽然多了些,但没有做饭用的煤和柴草,更不用说冬季取暖了。我与同村的人曾四、五次去衡水发电厂捡煤渣。衡水距我村80多里路,我们是吃晚饭后,做好准 备,准 备好小拉车或小推车,准备好铁锨、筛子、麻袋,准备好干粮,大约夜里10点以前,就上路,当然是步行,拉着小拉车或推着小推车,于第二天8点前赶到衡水发电厂倒煤渣,因每天8点后电厂工人往外倒煤渣。我们就峰拥而上,抢电厂倒出的烧锅炉后的煤渣。有的煤渣还发红、发热、烫手哩。然后,用大约一天的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地用筛子筛,筛掉煤灰,用手认真地拣,拣出没浇透的、发黑色的能够用的煤渣。一个人一天大约能拣煤渣两麻袋,回家后用小铁火炉做饭用,两麻袋煤渣两三口人家可用三个月左右。 到1967年-1968年,我家所在的村、队生活仍不太好,粮食仍是不够吃。(少部分先进村、队生活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1968年春,为了能吃饱饭,仅仅17周岁、且身单力薄的我,毅然找到村、队干部,去参加挖海河。虽然,与青壮年一样挖土方、推车子,十分辛苦、劳累,但能吃上饱饭了,还感到挺高兴的哩。 1969年春天,我作为村干部第一次到县城参加宣传工作会。几个熟人一起,到照像馆每人照了张相。但因生活所限,我裤子上的一块补丁在照片上十分显眼,至今看见还感到十分无奈。其他熟人的照片,同样是衣服上有的有补丁,有的有窟窿,有的露着棉花。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辆新自行车、有块新手表、有双新皮鞋等,作为县委的干部就是一种很大的荣耀和傲然。家中有套沙发和黑白电视机,都是一种莫大的奢望。记得一位县委(当时的县革委)的科级干部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年年吃救济。后来,有位亲戚给他买了一辆新自行车送给了他。他第一,不敢承认是自己的,第二,偷偷摸摸地骑用,公开地还是骑原来的破旧自行车。而从此,机关也再也不给他救济了。到了七十年代初,我所在冀县县城的少数机关单位才有了黑白电视。1976年,看周恩来总理逝世消息的电视时,全县城仅是县革委、县中学等三、四个单位有电视机。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才逐渐进入农户家庭。每到晚上,有电视机的人家总是聚上一、二十人前来观看。
(写于199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