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2-2-20 21:55 编辑
抗日战争可谓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惨烈,但又以胜利告终的一次自卫战争。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及地方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为凝聚人心,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均制作多类宣传画。受物质和宣传效率限制,多数宣传画是以简单的板画为主,内容多数是口号宣传宣传,但也不乏下列宣传漫画和设计精品:
“抗战动员”宣传画。一名头戴德式钢盔的士兵守卫在长城上,以长城象征受到侵略的祖国。士兵作为全体国民参军的代表,亦代表要铸就血肉长城。据资料记载八年抗战国统区总计1300到1400万人被征召入伍。
“八一三会战”新闻全彩宣传画,反应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情况。淞沪会战为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国军投入最精锐主力在内的80万兵力,伤亡30万人以上。
“誓与国土共存亡”宣传画。全画以残破长城,和血色战士构图,寓意国破山河在,一寸江山一寸血。八年抗战,国军陆军总共阵亡、负伤、失踪321万余,师级以上将军阵亡(含自杀殉国)206人。国军阵亡的百万英魂可说是做到与国土共存亡,观此画,不禁潸然泪下。
插入一张淞沪会战国军军人形象。很多牺牲的军人,又有着多重家庭的身份,可能是父亲、丈夫、兄长、儿子、甚至孙子。对这些烈属,失去亲人的苦痛与国土沦丧的耻辱更是双重的伤害和巨大的牺牲。向那些为国捐躯的军属家庭致敬!
“伤兵”宣传画。现代战争中,伤兵是较为特殊的群体,现代医学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定义为一种严重精神障碍。如何激励、鼓舞伤兵迅速恢复,并且战胜精神障碍回到战场,也是政训处在心理层面需要考虑的。于是对同袍、官长、民众死难的悲愤情感,转化为杀敌的动力,成为宣传的主题。
“抗日捐款与国债”宣传画。宣传画的背景其实是鼓励非沦陷区的军民捐款,或购买抗日国债。打仗毕竟打的是钱,国民政府为了支撑战争只能不断印刷法币,导致不断贬值,导致战后物价达到了战前的1800倍。因此捐款和购买国债是替代性的缓冲方案之一。本宣传画为第四战区制作,一度是国民政府唯一的拥有外界通商港口的战区。
“第四战区军民合作”宣传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进攻香港,并全面进攻华南彻底封锁中国与外界物资联系,第四战区为此发动华南各省民众,广泛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军民合作,抵御外辱。
“反妥协”宣传画。汪精卫公开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后,全国悲观气氛一度甚嚣尘上。国民政府为打击妥协、投降言论,激励军民继续抗日到底,制作“反妥协”宣传画。国民政府放弃南京迁往陪都重庆后,亦做好军事失利进一步后撤,并在西昌建"第二陪都",遂于1939年在西昌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
“晋察冀画报”。八路军、新四军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制作了宣传画报则,表彰宣传反扫荡过程中的正规军、游击队的战斗英雄,鼓励根据地军民坚持最艰苦的时刻。
“抗日年画”。此类宣传画,极有创意和趣味性。门神被替换成了国军战士和“飞虎队”队员(美国抗日援华航空队)。日军被当做小鬼踩在脚下,寓意抗战最终会取得胜利。想必当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要争着贴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