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8-9-4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0 0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年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是最难熬的,一个是冬季的三九天,一个是夏季的三伏天,如今已经进入秋季,已是农历的七月份了。为什么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为“鬼月”?老话说:“顺不顺,就看七月十四阴不阴”,七月十四到底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信仰:一种是对天地的崇拜,一种是对祖先的信仰。古人认为,我们的祖先离开之后,也会像土地爷一样上天,但祖先与土地爷最大的区别就是:土地爷庇护一方百姓,祖先只庇护子孙后代。
所以人们在遇到任何不决之事时,总要举行祭祖活动,祈求先人庇护。而农历的七月就是一个祭祖的月份。但七月的祭祖与清明节的祭祖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时,人们会带着祭品去坟头祭拜,而七月则是先人回来的日子,因此人们是不用去坟头的。
也就是说清明祭祖是我们去找先人,七月祭祖是先人回来找我们,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把农历的七月称为“鬼月”。有主的先人会回家,无主的先人只能四处闲逛了,所以人们在七月的晚上是不轻易出门的,特别是七月十四。
其实古人在七月祭祖的日子是农历的七月十四,而这个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后来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才有了“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之后三个日子合二为一,就成了现在的七月十五。所以七月十四才是最初的祭祖节。
为什么在七月十四祭祖?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气候特征,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春季为少阳,夏季为老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老阴。所谓老阳,也就是阳气升到了最顶端并开始减弱,在阳气减弱的过程中,阴气就出生了,所以老阳也就是阳生阴的开始。
同样老阴,也就是阴气到了最顶端并开始减弱,在阴气减弱的过程中,阳气就出生了,所以老阴也就是阴生阳的开始。老阳对应夏至,老阴对应冬至,所以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所以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九代表一阴生,六代表一阳生。
在《易经》中说:春其数七,夏其数九,秋其数八,冬其数六。也就是“七九八六”对应春夏秋冬,春生夏,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用数字来表示就是:七生九,九生八,八生六,六生七。那么六生七也就是冬生春,老阴生少阳,也就是阴生阳。
所以“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中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意思就是阳气在消失之后,经过七天就可以复生。所以人们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也就是复生之局。
因此最初的祭祖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也就是七月的“二七”之日,就是因为“七”代表着阴生阳,有复生的意思。所以七月十四是先人回家的日子,也是无主之人跑出来闲逛的时候。
顺不顺,就看七月十四阴不阴
无论是清明节祭祖,还是七月祭祖,说白了就是人们与早已离开的先人打交道,所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自身安全。比如人们在清明祭祖的时候,一定要在春分之后,夏至之前,并且要选在晴天的卯时。
因为春分时,太阳运行到赤道上方,那一天白天和黑夜是一样长的,春分之后,白天就比黑夜长了,并且是一天比一天长。过了夏至之后,白天就开始逐渐简短了,所以春分到夏至之间,是白昼比夜晚长,并且是白昼加长的时间段。
所以人在清明祭祖时,要选在春分到夏至之间的晴天,就是因为阳气强盛,不会被先人所伤。但阳气过强,又会伤到先人,所以就选择在卯时,也就是太阳即将出来的时候,彼此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时间点。
其实古人对祭祖的时间点是很在意的,首先是阳气不能太强,会伤到先人,其次是阳气不能太弱,会伤到自己。所以在这个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才是祭祖的时间点。
农历的七月,也是秋季的第一个月,立秋时,阳气结束,阴气初生,是最适合先人出来活动的时候,然而阴气如果太强,就会伤到人。所以人们认为七月十四那一天是晴天最好,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就代表着阴气太强了,就会伤到人,会导致人不顺。
再加上七月的祭祖是先人回来找亲人的时候,所以每到七月十四那一天,如果是阴天,人们就会提前准备一些阳刚之器物,比如朱砂、黑曜石、剪刀或者戴一些辟邪法器等,就是为了在彼此间达成一种平衡。如果是晴天,太阳的光芒就是至阳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