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何许人也,多数的哈尔滨人都是知道的,她是从我们黑土地走出的一位女作家,呼兰河的精英。我没读过她的作品,也不知她的身家仅此而已。2019年3月我有幸参观了萧红纪念馆,对这位上个世纪初成名的女作家的印象,才渐渐丰满起来。 周六的上午,我们乘车去呼兰,没有想到在高楼林立的呼兰区一隅,找到了萧红的故居。那是一外2009年仿建的萧红老宅,规模之大让我们始料不及。我们到达萧红纪念馆的时候,是下午时分,阳光暖洋洋地照着,一群群老年朋友三三两两坐在旧居附近的长凳上,有的吸烟,有的聊着闲嗑,悠闲地打发着这温馨的日子。如果萧红在天的灵的话,也一定会为她的这帮儿孙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到欣慰和自豪吧!我和老伴儿及二女儿、二姑爷凭身份证就入得园中,并被告之莫吸烟、莫吃东西,这是防火的需要,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萧红(1911-1942)中国近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奇女子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生于哈市呼兰区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她的第一篇小说《弃儿》发表于1933年。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5年东渡日本,发表散文《孤独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创作了长篇组诗《砂粒》。1940年以后又陆续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因患病死于香港,终年31岁。 萧红家的老宅始建于1908年,占地71.2平米,有房32间,分东西两院,这是典型的东北民居形式。萧红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她却象一颗滑过夜空的陨星照亮过中华大地,也因此奠基了她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她一生追求自由,反抗外族侵略。她用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家乡呼兰河畔各色人物的千姿百态,在悠远醇厚的乡愁中审视历史和人生。 我们一行四人走东院行西院,努力地追寻着萧红曾经的生活。我们从这些东北人熟悉的民居格式、生活方式、用品和器具中也仿佛看到了我们儿时影子。从老宅中的水井、灶台、草编的下蛋窝、铁犂、油灯、纸糊的窗户、坑琴等,也让当代的年轻人粗浅地了解了民国初期,东北的人的生活。 走出萧红纪念馆,看着阳光下的那些高楼和当下百姓的生活,头脑中所有旧社会的阴霾一扫而光,一股因祖国强大而带来的自豪感由然而生。春阳之下,美丽的呼兰河婉如一条银带闪着光芒!萧红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已经实现,萧红的英灵也可以得到告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