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325|回复: 16

[情感倾诉] 怀念袁隆平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3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丑老头 于 2021-5-23 00:50 编辑

   不知是否是灵感,最近一直想写一篇《我所知道的杂交水稻》,可没有写成。
   我是1976年接触杂交水稻,也算是袁老最底层的农技成员吧。
     当年,按工作安排,在公社主持本地的杂交水稻试种与推广。   从学习、实验、试验,并成为浙江省杂交水稻协作组一员。
   1978年主持的百亩丰产坊攻关田试验,经浙江省、地、县农业部门干部实地验收,亩产1014斤,为浙江省单产最高,并在《浙江日报》上报道。
    当年的工作,从制种、种植......离不开袁老的书本知识指导。
   可到1983年,浙江省几乎全部退种杂交水稻,其原因是多种的。
  关键是从杂交水稻需要的积温,不适应浙江省种植。
  我地是种植三熟制地区(大小麦油菜为一熟,早籼稻、晚粳稻)。
   杂交水稻需要积温高,假如在9月是旬遇低温产量降低。而产量最高是单季稻(成二熟制),影响了我地总产量,这是其一。
   二是杂交水稻需年年制种,制种技术要求极高,难以提高杂交水稻纯度而影响产量。
    三是最大的问题,杂交水稻口感差。我地口感最好是晚粳稻,其次是早籼稻,杂交水稻是最差。
   这是农民不愿意种植的关键。

   当然,随袁老团队的不断育种、开发、提高,解决杂交稻口感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
    再一个我想说说,当时我们学习杂交水稻,而袁老齐名的还有一位,二人是缺一不可,不知后来隐姓埋名了。
还有:

   中国杂交水稻的真正奠基人,南有黄耀祥,北有李贞生。1958 年,广东著名水稻育种家黄耀祥就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矮秆杂交籼稻品种“广场矮”,堪称世界首创。比后来在国际上曾经轰动一时,由设置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66年才育成的、被称为奇迹稻的“IR8号”早了数年。其中“广陆矮4号”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之大,利用时间之长,为矮秆品种之冠。“桂朝2号”在云南省宾川县作中稻种植时,最高亩产达1045.4公斤,创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李贞生则是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市)河洼公社农民,1967年人工培育杂交水稻成功,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粳稻的人,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1968 年,李贞生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一起培育杂交水稻种子,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李贞生培育出的玉米稻其特点是粒大饱满,杆高,抗倒伏,抗病力强,抗旱,高产。在当时能提高百分之15左右的产量。李贞生由于他没有文化,不会写论文,所以他什么荣誉都没得到。

  
   
   


评分

参与人数 6人气值 +25 收起 理由
禾子 + 4 赞一个!
唱秉权金水悟翁 + 3 向每位创新者学习致敬!
周永根 + 5 情真意切!
真真 + 5 赞一个!
黄煌长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5-23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袁隆平先生永垂不朽!
发表于 2021-5-23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奠基人,南有黄耀祥,北有李贞生
杂交水稻农民不愿意种植
李贞生的玉米稻=粒大饱满,杆高抗弯,抗病,抗旱,高产
他们没有文化,让我们知青帮助听写论文,得到袁老同等荣誉
发表于 2021-5-23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叹当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滴!
发表于 2021-5-2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丑老头老师介绍:袁隆平院士,袁隆平先生永垂不朽
发表于 2021-5-2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怀念袁隆平院士。
发表于 2021-5-2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长 发表于 2021-5-23 09:25
欣赏佳作!上午好!

谢谢上面多位老师!
发表于 2021-5-2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学习长见识,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发表于 2021-5-24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袁隆平先生永垂不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5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