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晚上好!
引言 《庄子·达生》有言:“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鬼斧神工一般都用来形容那些能工巧匠,由他们所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已经达到了一种超人的境界,人类几乎想象不到这幅画是如何完成的。而这些工艺品一般都指那些栩栩如生的建筑物和雕刻品,又或者是陶瓷制品,很少人能联系上绣品。但事实上,我国的绣品也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平时,我们只注意到了画家所作风画是多么的惊艳,却忘了这些绣娘其实也是一个个厉害的画家,而且他们所利用的还是手中细小的绣针完成的作画。 她们的作品比画更常见,因为人们身上所穿皆是她们的作品。因为现代机械化发展,很多厉害的绣法都渐渐失传了,不过,也有人传承了传统技法,她不仅能绣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她更是能用一根针绣出浩瀚星空,并婉拒了美国航天局的求购,她说这幅绣品只能留在中国。
陈英华就是这个厉害的苏绣大师。她出生在苏州镇湖。从出生地到家庭生长环境,她都被刺绣的环境所围绕,尤其是她的母亲,更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刺绣师傅。所以陈英华的刺绣学习环境是得天独厚的。虽然在环境上占优势,但陈英华也是从14岁便开始了苏绣学习,她一定梦想着成为一个苏绣大师。 苏绣的成品很漂亮,但很少人知道要入门苏绣,其实非常艰难。他们在学习之初并不是学习怎么刺绣,而是先学习分线,所谓分线,是将一股线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以此类推。最后分出来的线几乎细得难以再次分股。虽然入门很枯燥,但这也是每个苏绣绣工必须进行的交易,否则她所绣出来的绣品将很难打动人。
陈英华就是在这样的练习中慢慢走出来,她的手法也慢慢变得娴熟。当她的基本功练习的十分扎实的时候,她的绣品也随之完成了。刺绣这种工作,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因为过程实在是太挑战人的耐心,不过,陈英华却觉得这就是她生活的乐趣所在,将一个个图案生动的绣在布上,制成衣服,这可不就是她所希望看到的吗?
如果只是简单的刺绣,那我们大概是看轻陈英华了,她在技艺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便开始创造自己的针法,在当她将刺绣和艺术相结合之后,人们会发现她的作品其实和真正的拍摄作品已经没有太大差别,因为她针脚细密,如果不仔细看,我们根本看出不来这其实是一阵一阵绣上去的。
陈英华出名了,所以故宫也冲着她的技术将她请去修补绣品文物。凭陈英华绣工技术,在面对这些古代双面绣的时候也有些犯难,因为她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将文物破坏了。所以在修补开始之前,她先是进行了对双面绣的学习,以及技术训练,她还进行了专门的色彩原理学习。在所有工作做完之后她才开始了修补文物。 但开始工作之后,陈英华发现要修补这些文物还是不容易,不仅是因为双面绣,更因为这些作品都非常薄,她还要在这上面实施多种针法。 所以整个修复工作十分困难,陈英华更是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将其修好。而那件固伦荣宪的龙袍她更是修补了3年时间,这件龙袍实在是繁复万分,尤其是上面的珍珠,看久了对眼力的消耗都非常大。这些修复的作品虽然也能表现出陈英华超凡的绣工,但真正让她出名的还是她所绣的宇宙星空。
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纪录片,陈英华震撼于星空的深邃,更是因为这个产生了大胆的想法,那便是绣一幅星空图。很快,她又开始了天文知识的学习,在下针之前,她将丝线几乎分成了像蚕宝宝刚刚吐出来的线一样细。在颜色交换、丝线穿梭的过程中,星空图也在针下慢慢显现。 因为星空的深奥,所以陈英华也十分谨慎,从来不会放任任何错误存在,只要发现问题,她都会拆了重绣。两年之后,这幅星空图也终于出世。她带着这幅画参加了国际天文联合会,震惊了许多天文学家,美国甚至决定购买这幅作品,不过陈英华却拒绝了,她说这幅绣品只能待在中国。之后她便将这些放在了中国科技天文馆。
结语 陈英华用一生来刺绣,让苏绣技能得以传承,让中华文化也得以发展,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