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1-5-2 06:02 编辑
牢记“戒石铭” 一心为民众
下图是河南省开封市的旅游景点“开封府”内,正厅院里的“戒石铭”。该石的北面,镌刻有为了醒目而描红竖排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4句16字。
所谓“戒石铭”,词典解释:戒,即提防、警惕的意思;石,即石头;铭,即铸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戒石铭”,就是以铸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以警诫人们。 如同“开封府”内的“戒石铭”,自北宋以后,就遍布全国各州郡县,立于衙署大堂前,成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4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即你(官吏)的俸禄(薪水),都是黎民百姓的膏(油)脂(动植物体内的所含的油性物质),即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你虐待、压榨黎民百姓比较容易,但是,“老天”是难以欺骗、欺负的。此铭文,警诫官吏:是人民养活你们,你们要从政为民。不为人民服务,甚至虐待、压榨人民,“老天”是不容的,必然会得到“上天”报应。 “戒石铭”渊源。“戒石铭”,出自于五代时期(907~~960年间)后蜀末代皇帝孟昶(919~~965年)的《令箴》,原文见宋张唐英的《蜀寿机》和洪迈的《容斋续笔》,共24句。北宋皇帝宋太宗赵光义(976~~983年在任)删繁就简,摘取其中4句16字颁于州县,敕令勘石,以戒群臣。 北宋皇帝宋哲宗赵熙(1086~~1100年在任)也曾御书“戒石铭”赐郡县。 北宋书法家、国史局编修官、“龙图阁大学士”黄庭坚(1045年~~1105年)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该16字的碑文。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1127~~1162年在任),颁黄庭坚所书,“戒石铭牙州县,令刻石。”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任)称帝后,明令各府州县俱立戒石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 到了清朝,因“戒石亭”居甬道正中出入不便,遂改为牌坊,建筑在甬道之上。牌坊无定制,大多是四柱三门的木牌坊或石牌坊,故又称为“戒石坊”。还有的衙署在大堂前则标“触目惊心坊”“圣谕坊”“天语坊”等名称。尽管名称不同,其目的都是起警示作用,以官吏们进出熟规,铭记不忘,通称“戒石铭”。 据说,旧时地方官在上任时,要在“戒石铭”下举行祭拜仪式,并带领僚属宣读“戒石铭”内容。 “戒石铭”作用。“戒石铭”的设立,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官吏对铭文时时铭记,约束自己,常念黎民百姓的衣食父母之恩,从政为民,奉职守法。 历史上的包拯、海瑞、况钟、于成龙等,由于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勤政廉政,为民造福而名垂青史。 封建社会尚且如此,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官员们,更应当以古鉴今,牢记“戒石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两个务必”,一心为民,与时俱进,继续向前,向人民交出更新更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