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905|回复: 20

[回忆录] 五一节,戈壁深处拍电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8年4月,省电视台要在甘肃气象部门的艰苦台站,拍摄反映职工工作、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电视纪录片。酒泉地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马鬃山气象站,曾于1987年获得了“全省气象部门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站长也获得“全省气象部门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马鬃山气象站是典型的艰苦边远站,相比其他艰苦站,那里气象观测业务比较齐全,职工人数多,多数是年轻人,而且业务和思想素质都比较高,加之地形地貌,在那里拍摄比较理想。拍摄任务由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由文明办的领导带队,局办公室派一名工作人员协助,陪同电视台摄像记者前往马鬃山。
       我在人事处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根据主管领导的要求,编写了纪录片脚本。好在去年春节后,国家人事部和劳动部的两位主管劳动工资的处长,来甘肃进行气象部门艰苦台站的补贴问题调研,我作为陪同人员之一,来过了马鬃山气象站,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脚本很快就赶写出来。
       4月底的一天清早,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和一名灯光师,还有我们局的两人,乘坐“尼桑”越野车从省城出发,沿着甘新公路,驱车行程700多公里,赶到酒泉地区气象局招待所住了下来。次日,酒泉局指派办公室主任陪同,又开了一部北京吉普,带了一些刚上市的韭菜、黄芽葱和土豆、白菜、肉油等食材,和我们一起启程了。
       从酒泉到马鬃山镇,路程400多公里。车子继续在甘新公路上行驶200公里,到安西(今瓜州县)的桥湾镇,向北驶向通往马鬃山的公路。马鬃山一带的戈壁滩表层多是黑色的砂石,故称黑戈壁。路两边在寒风中萧瑟的黄色芨芨草和干枯的骆驼刺,显得格外耀眼。这里都是砂石路,戏称“搓板路”,一路颠簸不停,走了六七个小时,终于来到气象站。
       马鬃山气象站原名野马街气象站,建立于1957年。这里没有野马,更不是一条街,而是坐落在戈壁深处的马鬃山脚下。这里几乎寸草不生,也没有淡水。一年四季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公婆泉去拉,拉水车就是装着汽油桶的驴拉架子车。每周有一班从玉门镇开往公婆泉的班车,还是卡车。气象站离公路有三十里地,要想出差或是回家探亲,必须早早出门,赶到公路边等候,赶上了就坐,赶不上再等下一趟。这里条件相当艰苦,不宜生存。但它与天祝的乌鞘岭站、通渭的华家岭站,均属于国家基本指标站,这三个站的天气变化,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有明显影响,因此不能撤销。在完成观数据规定的年限后,80年代中期,该站迁移到地形、气候与野马街相似的马鬃山镇所在地——公婆泉,改名马鬃山气象站。
       马鬃山镇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北部几百公里外,敦煌县和安西(今瓜州县)将其分隔,使之成为飞地。面积31630平方公里,相当于肃北全县面积的一半,平均海拔2100米。戈壁滩上也有稀稀拉拉的红柳、骆驼刺,蒿草、芨芨草什么的,夏日,好歹也能见到绿。
       镇子里有解放军边防连,公路段、医院、学校等单位和商店,常驻人口600多。是甘肃唯一的边境管理区,北与蒙古国接壤,距边境60多公里。气象站迁到这里,虽然还是艰苦边远站,但这里有人烟,有饮水,买生活用品、看病、寄信、坐班车出山等都方便了,宿舍或住户砌火墙取暖,生火做饭用当地的面儿煤。省局还给马鬃山站配备了生活用车,与野马街相比,有天壤之别。
       马鬃山气象站担负高空和地面两项观测业务,地面整点观测4次,辅助观测4次,观测员24小时值守;高空观测为7点和19点各观测一次,主要是高空气压、温度、湿度和高空风。夜间1点有一次测风观测。由于高空观测的需要,这里配备了711测风雷达、高空探测仪、柴油发电机,又从邮电所拉了电话线,就不用无线电台发报了。为此,邮电所专门为气象站设置了夜间值班员,保证气象电报准时发出。
       气象站坐落在里镇政府300多米的东南方,首先看到的蒺藜铁丝围栏里的观测场,风向杆高高耸立,3座百叶箱像白色的塑像,静静地站立在风向杆前面。进入大门停车后,看到有三排平房。前排是办公区域,后两排是职工住宅和仓库和油机(发电机)房。为防野兽,四周都安装了铁丝网。
       职工们听说电视台的记者来拍电视,奔走相告,职工、家属和孩子们一起到大门口,带着热情喜悦的笑容,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
       站长五十多岁,一辈子只待过三个站,自称为“两山夹一沟”(张掖地区的祁连山、酒泉地区的金塔的梧桐沟和肃北的马鬃山),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气象事业,大家都尊称他为老站长。除此之外,职工年龄最大的不到40岁,有好几个是我们那一期同班的同学,他们在这个站到了好些年了。最小的十八九岁,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不到一年。加上职工家属,有近三十口人。虽然工作生活在艰苦边远地区,他们的衣着不逊于城市人,精神抖擞,喜气洋洋的。下午,我们将拍摄计划和要求向全站职工作了说明,大家表示,一定服从拍摄安排。
       由于我们的到来,柴油机提前了发电时间,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临来时,我租了几部武打电视剧的录像带,带了一台放像机,来一顿文艺会餐。这里收不到电视,广播的信号也很差。职工和家属们能看到电视剧录像,自然非常高兴。
       在会议室,男女老少,自带凳子坐了满满一屋子,满脸带着喜悦的笑容。他们目不转睛地看完了两部电视剧。已经是深夜了。当他们知道明晚还要放映的消息后,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按常规,夜里10点前要关机停电,为了看电视,发电时间延迟到了晚上11点。
       次日,吃完早饭,记者扛着摄像机,带着灯光设备,开始按脚本拍摄。架起三脚架,安上摄像机,根据情节的顺序,在镜头前亮起顺序编号牌,拉动镜头,不停拍摄。公婆泉地形地貌,气象站全景,室内室外、地面观测和高空观测、以及家属院、职工用餐、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远景、近景、特写,应有尽有,全都装入镜头。除值班的职工外,全站的男女老少在指定的位置兴致勃勃地观看拍摄。
       提起戈壁滩,不少人先想到的是起风后满滩砂石飞扬,其实不然。滩上的砂石经过雨淋和日晒,已经板结。起风后,只感到有风迎面扑来,却看不见风的影子。这天下午1点半左右,要拍摄地面值班员到观测场观测的场景,为了体现出观测员顶风观测的效果,群策群力,想了一个办法。柴油机临时发电,在值班室门前搬来一架台式电风扇,又铲了一堆沙土。当值班观测员走出值班室时,打开风扇开关,另有几个年轻人用铁锨扬起沙土,经风扇一吹,都刮到了观测员身上。这是一位女观测员,穿一身深蓝“的卡”的女士西装。拍完这个镜头,她看着沙土弄脏了的衣服,故意夸张地撇撇嘴皱皱眉,现出一个心疼的表情,引得一旁看热闹的人哈哈大笑。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对进站不久的男女青年,正在热恋。加上一段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场景,更能为生活场景锦上添花。经过和他们商量,两人都同意后,在气象站不远的东南方,有不少沙丘,其中几座还有红柳丛,很有意境,就在这里拍摄。他们坐在红柳丛旁,小伙子弹着吉他,姑娘轻轻唱着歌。蓝天白云,红色的柳枝,褐色的沙丘,时尚的打扮,欢歌笑语,其浪漫场景别有情致。
       4月底的戈壁滩天亮得迟黑得晚,探空观测在早晚7时,光线不好。由于各种原因,拍摄探空观测这一场面,不可能专门为拍摄进行一次探空观测摆拍。所以,这些镜头就选在了晚7时,这时太阳还未下山,现场实拍最好。
探空观测就是施放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白色氢气球,气球下面挂有测量气压、温度和湿度和回答器的探测仪,观测数据经回答器传送到地面,由测风雷达接收后再传至探空值班室,经值班员接受计算后编成气象电报,再用电话通过邮局发到省局。从自制氢气、灌冲气球、施放气球、雷达跟踪到地面接收,再经计算编报,过程多,却紧紧相扣。只有一台摄像机,要不断的挪移,时间不够用,所以每次就拍几个场景,用了三天的观测时间,才拍摄完整。
       经过一番紧张拍摄,绝大部分镜头都按脚本要求都完成了,有一个在大风中施放气球的场景费了点时间。因为这两天没风,原计划只能延后。五一过后,这天中午起风了,由于只是表现探空员从制氢房拽气球到施放地点这一段,就采用了摆拍。当时风力较强,三个小伙子将冲好的气球带出制氢房外,气球就被吹得东摇西摆,差点没吹跑。赶紧有上去2个人一起拽,才算拖住。拍完后,又将气球存放进制氢房里,观测时再使用。因为一套探空设备很贵,不能浪费。
       “五一”这一天,站上职工灶的炊事员从牧民手里买了一只宰杀好的羊。晚饭时,做了几个菜,将羊排用白水煮熟,沾着盐,就着蒜,吃了一顿手抓羊肉。我们和单身职工一边吃手抓,一边大口喝酒,饭堂里充满了划拳声和笑声。这里的羊肉膻味太冲,我们吃不习惯,老站长却说吃的就是这个味道,年轻人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这是他们逢年过节最好的宴席。
       拍摄任务顺利完成了,临出山的头天晚上,在职工的热切要求下,记者将摄像机接在会议室电视机上,把拍摄的录像放了一边。尽管是未编辑的毛片,大家还是看得相当认真,不管咋说,全站的职工和家属都上了一回电视。
       半个月后,这部片名叫《戈壁红柳》电视纪录片,将于5月某日在甘肃电视台专题节目中放映。省局及时把放映时间告诉全省台站,那天晚上,除一些类似马鬃山气象站的边远站之外,其他台站的职工全部观看了这个节目。省局又将该片复制好几部,发到了马鬃山等边远站。大家对这部纪录片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那次没在自己家里过节,但完成了这样一项任务,还是很有意义的。不久,我以马鬃山的景,马鬃山气象站以及其他艰苦站的人、事、物为原型,花了几个月的工夫,创作了有6万多字,名为《戈壁气象站》的电视剧本,参加了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第一届“气象文艺萌芽奖”活动,获得三等奖。
(实地图片,源自网络)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2 收起 理由
禾子 + 4 赞一个!
阿强 + 3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4-3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怕艰苦五一节在戈壁深处拍电视
发表于 2021-4-3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鹰羌古道老师佳文: 五一节,戈壁深处拍电视
发表于 2021-4-3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美好,终身难忘。
发表于 2021-4-3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鹰羌古道大哥的佳作——五一节,戈壁深处拍电视   
发表于 2021-5-1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值得回忆的一段《伟业故事》啊!
发表于 2021-5-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谢谢介绍!
发表于 2021-5-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苦创业的难忘岁月,开花结果的成功喜悦,永远留在记忆里,欣赏老师佳作,为您们的精神点赞。五一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21-4-30 15:24
不怕艰苦五一节在戈壁深处拍电视

谢谢林版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1-5-28 04:34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2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