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1-4-24 06:04 编辑
我党创出10个开天辟地“第一桩”(结束篇)
建立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不仅仅体现在创建出伟大的强国、坚强的军队、傲世的工农业、科技,还体现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蝶变,下面10个“开天辟地‘第一桩’”,就是铁证。
人民当主人 法定“民告官” 全民享“医保” 国家帮养老 农村免国税 农民办企业 农活变轻松 生活用电器 出行很便捷 旅游成习俗
生活用电器 生活中,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上了几千年来没见过的电器以后,过的日子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用电器的先决条件是电。1978年前,电在冀州还是稀有之物,少得可怜。如1977年用电量638万千瓦时,2006年,就达到46587万千瓦时,增长了73倍。此后,增长速度就更快啦。目前,一个3口人的普通家庭,每个月的生活用电量就达到200多千瓦时。 电话,冀州1990年开始发展了家庭电话,2006年,就达到城镇 平均每户1部以上。 电视,冀州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1969年冬天广播站购进的,到80年代,达到每100户80台,彩电也已普及。 电脑,冀州2004年起,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当年,平均每100户有1.7台,到2010年,达到每100户54台,其后,每月都大幅度增加。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每天新增网民24万人。人们说:“以前,不知道啥叫电脑,现在,把它当个宝,一天也离不了。” 手机,现在是人们须臾不离、人人必备的通讯工具。冀州1993年仅有5部,2012年,就达到平均每100户194部。 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等,现在,都成为人们的须臾不离的东西。
出行很便捷 从千百年来到新中国建国前,冀州人的出行方式,是很原始落后的。或者步行,或者骑驴,或者(有钱、有势人)坐车、坐船、坐轿。建国前至改革开放前,冀州人大都是几辈子也没有坐过汽车、火车等机动车。 现如今,人们要出行,畅通、快捷、方便。路程近,可以开摩托、开电动车(含二轮、三轮)、开私家车,也可以“打的”、坐公共汽车、公交班车。路程远,“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任意选,可以坐汽车、火车、高铁、飞机、轮船。 许多老人们高兴地说:“过去,‘从来没有’的,有了、见了、体验了。真是‘开了荤’、没白活呀!” 《冀州市(冀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冀州统计年鉴》载:冀州人均交通费,1988年2.7元;1992年3元;2006年51元;2012年 80.75元。 出行,还有个道路问题。 新中国建立前的道路。冀州建国前的道路,概括讲,全部是土路,窄(狭窄)、烂(凸凹不平)、弯(弯曲不直)、没人管(没人维修养护)。土路难走,好天气,暴土扬场,颠簸难忍。如赶上阴雨天或刚刚雨后,出门上路,那就倒霉了:人步行,泥粘得掉鞋;牲口拉车,泥粘得走不动。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1978年后,冀州的道路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土路变成硬面路,而且四通八达。1978年前,冀州有4条过境的柏油路,途径10来个村庄。现在,硬面路“村村通”,而且,域内还有高速公路,还要建通用飞机场。市区有火车站、高铁站。
旅游成习俗 外出去旅游,在80年代前,根本与普通百姓搭不上边。80年代后,外出旅游成为普通百姓的经常事。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人们或随旅游团、或三五家组团;或一二人、或全家;或老人退休后、或学生放假时,经常外出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还有许多人出国旅游。 据调查,冀州市城区居民,70%以上的户近2年内外出旅游过,有的人一年外出旅两三次。 《冀州统计年鉴》载: 2012年外出旅游,年内平均户0.22人次;旅游消费,全市人均152.29元。 人们开心地说:“现在社会好,生活好,心情好,我们也能‘赶时髦’出去玩玩了。”
注:本文数据依《冀州区(原冀县、冀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年鉴》 及有关历史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