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1-3-13 09:10 编辑
今天是福州后九节 后九节 (农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 “拗九节”、“孝九节”和 “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通常在正月廿八,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
此外,凡是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 (称“明九”,俗叫“正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 (称“暗九”),就像做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 ,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而今,随时代发展,在“九九八十一”,这个81岁以上的老人,晚辈自此,每年此时都给老人“送九”,以表孝心,就此认为81岁以上每年都有“九”。(附带,因此也使得计算更方便了,带9的岁数,与9 的倍数,而9的倍数恰好十位与个位相加的和也是9。)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福州太平面,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闻名。 “拗九节,秧种下地农务急。”吃了拗九粥后,就要下种育秧,迎接春耕了。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