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屋”,蛮好的 溧阳市老年大学陈廷芳 我每天傍晚,都到老体育场走路锻炼,看到旁边的一座建筑物的一、二楼正在装修。一个多月后,随着脚手架的拆除,二楼上方的墙面上出现了四个大字:“城市书屋”。 起名“书屋”而不是“书店”,看来是个读书的地方,心中不由一喜,看来除了溧阳市图书馆,市区又增加了一处读书的地方了。 1月8日,市老年大学放假了,我的空余时间也多了起来。逛商场,没有兴趣;遛公园,寒冬时节,也吃不消。一天,从“溧阳新闻”中看到,“城市书屋”开门营业了。从电视画面里看,书屋装修得很漂亮,里面的环境也不错,好家伙,这下好了,我有了打发空余时间的落脚之处了。 来到“城市书屋”,走上二楼,用身份证刷卡,进门后,服务人员又帮我办了个“刷脸认证”,下次进门,只要露个脸就可以了。走进书屋,感觉很好。空调开着,温度宜人;灯光明亮,气氛温馨。一张张小方桌,单独排立,十分整齐,间隔距离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我去的比较早,人还不多,就先在里面转了一下。阅览室划分为几个空间,一个个图书架上,全是新书,而且分类清楚,方便寻找。我是退休教师,又是教语文的,自然走到文学类书架前。中外名著、古今佳作,很是丰富。很多作品,大都读过,感觉十分亲切。很快一本作家访谈录,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小方桌看了起来。贾平凹、陈忠实、迟子建、张抗抗,一位位自己喜欢的作家向我走来。他们的名篇佳作,我读了不少,有的也在课堂上教过。“访谈录”中,他们谈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讲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了他们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并走向成功的。联系他们的作品,看他们的访谈,感触很深:文学是人学,文学来自生活,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机遇、他们的努力,为我们写出来一篇篇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来。沉浸在和大师的交流中,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一看时间,11点多了,收起书来,回家吃饭,下午再来。 在“城市书屋”读书,第一个感觉是静,读者拿书、还书,走路很轻;没有人讲话聊天,也没有人打电话。有电话来了,则赶紧到外面去接听,人的素质在这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二个感觉是舒服。书屋里光坐凳就有好几种,读书的地方也有好几种设计样式,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姿势和方式开展阅读。喜欢坐在地上看书的,就有几种垫子供读者选择。第三个感觉是服务好。我喝茶时,不小心有水漏在桌子上,工作人员看到了,马上过来用抹布擦干净。我的茶杯里缺水了,我只要用手指一下茶杯,工作人员会把杯子拿到吧台帮我续上开水。在读者群中,年轻人较多,有的往往不吃早饭就到书屋来了。也有的看到一本好书,中午了还舍不得离开,考虑到读者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书屋里开设了一个吧台,供应咖啡、奶茶、面包、蛋糕等。这下好了,只见读者中,有好几个人一手拿着奶茶杯,一手捧着书,模样很酷,也很享受。于是我在读书时,明显感觉到了空气中那好闻的奶茶味。还有几个在母亲的陪同下来看书的小朋友,也一边看书,一边手中拿着甜饼之类的食品在吃着,看来书屋成了他们的家,中午是不准备回家了。 每天去“城市书屋”看书,成了我假期生活的常态。走在去“城市书屋”的途中,我不知怎么想起了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它的存在可让文化有更多的可能,也让文化有安躺沉淀的空间。“城市书屋”,蛮好的。听人说,溧阳图书馆还要在市区开办几个像“城市书屋”这样的读书屋,那样一来,溧阳市民的读书,就更加方便了。 摄影:胡盘金 2021年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