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快乐大歌

[情感倾诉] 【大歌诗画】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感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误解周恩来忙忙碌碌,事务主义,他其实至高至圣,是伟大的思想家;

不要误解周恩来拘谨韬晦,他其实至情至性,常常洒脱不羁;

不要误解周恩来阴柔委屈,他其实阳刚十足,火辣辣地激荡奔放;

不要误解周恩来吞声忍让,那其实是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知人之明……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有的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凭什么就中国的周恩来能享受下半旗的待遇,而其他国家的不能?”

  联合国秘书长这样回答他们:你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只要作到了周的这3点:

  1,周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财产

  2,周死后无一儿一女

  3,不留骨灰

  我一定在你们死后下半旗。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就心里难受 堂堂一国总理 吃的就 几小碗 再想想今天的我们的某些领导们  心里汗颜哪。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总理的自信、他的风度,通过外国人的眼神就能看出来!他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付的政治家。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力量叫人格 ,这种鞠躬叫尽瘁!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鞠三个迟来的躬吧!
向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致敬 !!!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乘公交,微服私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诗人陆游的这句诗说的是深入实际,亲身实践对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了解民意,掌握真实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是几十年如一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事必躬亲,祖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里说一段周恩来“夜乘公交车,调查北京市民乘车难”的佳话。
  1954年某一天下午5点多钟,周恩来对秘书何谦、卫士赵行志说:“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很厉害,一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说着,周恩来披上大衣,带着秘书和卫士出了国务院北门,来到北京图书馆停靠站。
  等一会儿,公共汽车来了,周恩来等群众都上车了,才最后上车。车上果然很拥挤,没有空座位。周恩来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吊环,站在车中间。汽车开动了,人们在拥挤中顾不上东张西望。一直走了几分钟,站在周恩来对面的一个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总理”?“总理?!”车厢内立即活跃起来,有的乘客站起来让坐,有的往中间挤,有的把手伸过来。随行的秘书和卫士见此情景,心里十分紧张,忙往周恩来身边靠拢一些,恐怕他被挤倒。周恩来挥动着一只手臂,对大家说:“请坐!请坐!别挤!别挤!不要动。”
  乘客们请周恩来坐下,他坚决不坐。一个乘客凑上来,握住他的手说:“总理,您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接着,周恩来就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都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有的乘客光顾和周恩来谈话,忘了下车,坐过了站;有的乘客挤不到周恩来跟前,总不甘心。新上来的乘客向他打招呼,下车的乘客又向他告别。随行的同志劝他说:“公共汽车上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周恩来不肯,下了这趟公共汽车,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
  回来后,周恩来将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公共汽车拥挤的具体措施。他还指示:“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如有条件的话,都要用大车接送职工上下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缓和了北京市乘公共汽车拥挤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去世后,我们整理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周恩来总理别无其他进账。而支出的项目比收入的项目要多一些,大体有这样几项: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零用费(购买生活用品),特支: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费。
  从有记载的1958年算起,截至1976年,两人共收入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
  这说明两位老人对有困难的同志都给予补助,他们把同志们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对亲属、对同志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比如说,给周总理开车多年的司机钟步云,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遇难,多年来总理、邓大姐都关心着他的家人。得知他的女儿结婚,邓大姐给她送去300元作为结婚的费用。在60年代这300元可不是小数了。邓大姐经常这样讲,拿自己的钱补助同志,也就节约了国家的钱,这些同志就不会再向国家申请补助了。
  周总理的月薪404.80元和邓大姐的月薪342.70元,合起来是747.50元,在当时领导人的收入中,算是不少的。五位常委的工资都是一个级别,而夫人们的收入就不等了。总理和大姐没有亲生子女,经常把剩余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补助他人。他俩除每月应缴纳的党费外再多余的钱,积蓄够5000元就交党费,在我到西花厅工作的期间,他俩曾三次交党费共计14000元。总理去世后,两人合计积蓄5709.80元。这以后,邓大姐个人还交过3000元党费。80年代,随着工资的调整,邓大姐收入增加,1992年7月最高达到过706.50元,她仍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仍然帮助有困难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对执勤部队进行生活补助,捐赠希望工程、亚运会等。
  1992年,邓大姐去世后,我们遵照她的嘱托,把她所有的积蓄,包括已购买的国库券550元,共计11146.95元,全部交了党费。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 “你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5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