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12-4 02:48 编辑
翠花胡同中国个体第一家 在北京喧闹的王府井大街北口,藏着一条不起眼的翠花胡同,据说旧时是王府的花房。
翠花胡同呈T字型。T字一横向东,连着王府井大街;一竖向北,正对中国美术馆。往来的游客有时会信步逛进翠花胡同。 胡同长100多米,有三间店铺:一间是小杂货铺,门口垂着竹帘,上书“店小利薄,概不赊欠”;一间是小旅馆;第三间,引来不少行人驻足仰望,门楣上方立有醒目牌匾——“悦宾中国个体第一家”。
1980年9月,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翠花胡同。刘桂仙与丈夫郭培基开办悅宾饭店,拿到编号为001的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成为了第一个個“吃螃蟹”的人。个体餐馆的出现,让百姓的“下馆子”接上了地气,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但在当时,物资匱乏仍然制约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1979年4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那时,刘桂仙40多岁,家里有5个孩子,生活困难。为了吃饱肚子,也为了解决孩子们就业,刘桂仙决定试一试。 刘桂仙软磨硬泡了一个月。终于,工商局领导实在不忍她日日等候,就说:“这样吧,先斩后奏,你先开业,然后发照,回家准备去吧。那个年代的执照就是一个信封,没有印成正规的文本,只用墨笔写了一段说明,就算是成了。1980年9月,“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诞生。更确切的说,是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
镜框里的题字是“尝尝看”
镂空的绣花桌布、柜台上的包浆老算盘……在北京,悦宾饭馆,面积并不大,大概只有11张桌子,但是整个饭馆里,有一种特别温馨复古的感觉。说到这家饭馆的历史,还要从墙上的一张报纸说起。
在1980年10月7日的《北京晚报》的正中间,有这样一条新闻:“本市城区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
悦宾的创始人刘桂仙和郭培基夫妇,原先都是单位食堂里的厨师。为了养活5个孩子,夫妇俩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手艺开饭馆。 当时没有个体户这个词,所有饭馆都是国家经营。刘桂仙是个急脾气,想到就要做,转天就跑到工商局去申请营业执照。后来,在刘桂仙一遍遍跑工商局的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就这样,4张旧的小桌,10多把小木凳,4块塑料布,在胡同里的几挂鞭炮声中,悦宾饭馆开张了。
蒜泥肘子
五丝桶
以前悦宾只卖鸭子,因为鸭子是当时唯一不要票的“肉菜”。现在卖的花样繁多,蒜泥肘子、五丝桶、干烧黄鱼,都是他们的主打菜。仅蒜泥肘子一年最少就得卖一万多份。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