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11-12 08:22 编辑
一.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或蔬菜的碗里。那样子很像在供桌上焚香,非常不吉利。 特别是家中有七八十岁老人的,绝对不允许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这是因早年间家里死人后要摆供品,其中“倒头饭”就是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如果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是对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 二.吃完米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
不能有剩余的米粒粘碗上,老辈人常对年轻人说,碗上粘着米粒,将来就要娶个麻脸的媳妇。实际上是告诫年轻人要养成珍惜粮食和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三.吃米饭不够时不能说“要饭”或“再要一碗”。
要说“再来一碗”或“再盛一碗”,因过去老北京人将街上的乞丐称为“要饭的”。 四.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出声音。
要用勺一下一下轻轻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声音过大,被视为对旁边吃饭人的不尊敬和没有教养,像猪吃食儿。 五.不许用筷子敲打饭碗。
饭菜没端到桌子上时,孩子们要静静地坐在桌前等待,如果哪个孩子不懂事用筷子敲打饭碗,大人会马上训斥:“我这儿不收要饭的。”因为“那是要饭的命“,过去街上的乞丐多是一边敲打饭碗一边乞讨。 六.吃饭时不能闲聊。
现在人们吃饭时多是边吃边聊,而过去老北京人却讲究“食不言”“餐不语”,特别是大户人家坐在一起吃饭时,不许随便说话,特别是孩子们,吃饭就是吃饭,谁要是吃饭时随便说话,轻者会受到大人的训斥,而重者会遭到大人用筷子打上两下。 七.吃饭时不能随便换座位,要一坐到底忌挪位。
刚开始坐在哪儿,就一直坐在哪儿,不能端着饭碗一会儿坐这儿,一会儿坐哪儿。因为只有街上的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断变化“位置”。挪位还会“乱了运势“。 八.说吉利话。
吃饭时,若是谁不小心失了手将饭碗、菜盘子等家伙打碎了,要连忙说一声“碎碎(岁岁)平安”,以此缓和气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于难堪。 九.忌一只手放桌下。
老北京人吃饭时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吃饭时不能一只手拿筷子吃饭,另一只手放在桌下,这会有在桌子底下背着人搞小动作的嫌疑。所以,为了免遭人怀疑,吃饭时千万不要把一只手放桌下。 十.忌拿筷子“仙人指路”,即不能用筷子指人。
用筷子指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 而今这些老理儿大多已被人们淡化,甚至完全消失,但在一些讲究的老户人家里,还依然保留着一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些老理儿是为了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图的是吉利,其实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饭桌上的规矩是中华传统中“礼”的一部分。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些中华文明的精华都不能丢掉。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