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三苏祠,吟颂赏春词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著名的天府之国—成都度过的,那里人杰地灵,是一个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并且文物古迹颇多。市内有杜甫草堂,武侯祠……
在离成都仅几十公里的眉山市,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苏洵为父,苏轼、苏辙是他的两个儿子,苏轼是苏辙的哥哥,其父子三人同登唐宋八大家,被称为三苏,震惊全国。
明代洪武年,三苏的故居改为祠,以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乱。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称三苏祠。
三苏祠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庭院比较大,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等人的塑像,环境很美。
每年早春时节,天府之国竞办花会。各种花卉,争艳斗丽。各种美味小吃也争相上市,花会之处。热闹非凡。
眉州市因有三苏祠点缀,更有一翻非凡的风景,那就是父母们抱着望子成龙的封建思想,趁花会,也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去参拜三苏,求圣贤保佑孩子读得书,能成才。
我家兄弟姐妹就这样,曾被父母几次带我们去拜祭三苏,并在家强迫我们背诵,抄写三苏等的诗词文章。当时我们发气连天,觉得很苦,但长大后,才发现受益不浅,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由于从小由父母的引导,并养成了每逢休闲,无聊的时候就把这些文人的佳作拿出来抄写,练练书法或阅读、阅读,总会给我代来闲静的心情。
前几天看了苏轼的两首题图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欣赏,领略了苏轼妙笔下,暇想无限,韵味十足的早春美景。
今天又翻到了苏轼的《望江南》,勾起了我对成都乃至三苏祠春色的诸多记忆和无限怀念。
恰恰今天北京又在下雨。天时,季节都与苏轼创作《忘江南》的情景是何等的相似呀,不妨再细细读读,品味品味。
全词如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上半片写景,后半片写情。是苏轼从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后,他命人修善城北旧台,更名为超然台。并于”熙宁九年(1076年)晚春时节,登超然台查验时所作。
当时正逢天下着绵绵的细雨,他居高临下,将密州的满城春光,尽收眼底:
晚春中,柳枝在微风作用下轻轻地、倾斜地飞舞着;半河的春水在城墙沟渠里静静的流淌着;远处的密州被灿烂的各色春花环绕着;整个城市的千家万户被烟雾般的春雨笼罩着……。
多么美丽淸婉……的春景呀,陶醉在眼前春景中的他,突然思念起故乡天府之国的春色,即将到来的淸明节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思念和想回家乡为已故亲人扫墓的想法,但他赴职在外这是无法成行和可能的啊,于是他写了后下片来表达他以酒自慰的心情。这里就不多述了。
这首词中苏轼用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来描述暮春的景象,非常成功。足见他艺术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服。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成都,对父母带我们游三苏祠的诸多美好回忆……。
现在疫情并未结束,还必须宅在家里,清明节也难以外出,但苏轼的词引起我对成都的思念却在有增无减,因此我决定明年早春时节,重返成都,重游三苏祠,但愿能够成行。
20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