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10-25 03:26 编辑
今年阳历10月25日星期日 (鼠年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敬老节。 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敬老爱老外,我的家乡福州还有许多专属的重阳节习俗,与众不同哦!
向来在节日里不走寻常路的福州人,在重阳节也过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登高与众不同:带着孩子登高,带着甘蔗登高。
登高最早是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一直以来都是重阳节重头戏,从意义到形式都有着福州特色。 带着孩子登高,是希望小孩子快快长高。重阳节在其他地方仅是老人节,而福州的传统是爷爷奶奶带着孙辈去登高,讲究老少同乐。 携蔗登高,甘蔗寓意“节节高”,带着甘蔗登山有祈望生活美满、节节高升的意思。福州重阳节习俗,还有啃甘蔗的说法,寓意生活越来越好节节高。
200多名福州老人携甘蔗登乌山 闽越王无诸对重阳登高也相当重视! 据《三山志》载:汉闽越王无诸于九月九日登高福州于山,并宴集群僚,故于山也称作“九日山”。
“全闽第一江山”大庙山的登高亭
登高石
最为热门的是去大庙山登高。那里有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天星石,也称为“登高石”,传闻在九月九时,小孩子往上一登,就会“易悬易大”(易长高长大),大人也会延年益寿。
二是福州人重阳节要放纸鹞,让“灾殃”随风而去。“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呼,而在五代以前,北方人称风筝为“纸鸢”,南方称其“鹞子”。老福州人则称之为“纸鹞”,既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又有“南北混合”的味道。“纸鸢”又音同“灾殃”(福州话),纸鸢断线飞走就等于“灾殃”随风而去。因此,福州重阳放纸鸢有和气驱灾的含义。
旧时,重阳节还没到,老福州人就会开始做“纸鹞”,大都是用纸、竹篾做成的,高档的是用绢布,形状各异,有画龙头,画蝴蝶的,还有画八卦鹞。50多年前,一个风筝才1块钱哦! 三是吃九重粿,又叫登高粿、重阳粿、菊花糕。是福州一种特制的糕点,用米浆和红糖制成,共计9层,出笼冷却后再被切成三角形或者菱形,从断面看九层红白相间,因为制作繁琐,一年只卖一天。在重阳当天,边吃边登高,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九重粿 旧时,每块九重粿还会插上彩色毛边纸做的纸旗,小三角、波浪形的都有,顶端用红糖与锡纸做成一个球,风一吹特别好看。小孩子超级爱!
四是在三坊七巷的光禄吟台(也叫闽山)吟诗。光禄吟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的地方,重阳节也不例外,所以重阳节在光禄吟台吟诵关于重阳,关于秋天,关于敬老的诗词,再合适不过了。 (图片来自福州城事、福建汉服天下、三坊七巷官微、鼓楼微文明等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