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10-18 22:44 编辑
颐和园铜牛:
牛背上铸有乾隆御笔篆文80字《金牛铭》:
在十七孔桥东侧(铜牛西南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 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王朝鼎盛的乾隆时期,是乾隆皇帝利用玉带桥以西的河湖、稻田、蚕桑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以“男耕女织”为主题的田园景观。有意思的是,它位于园中西北方,刚好与东南方的铜牛遥相呼应,寓意“牛郎织女”隔湖相望。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角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于是,在八角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于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当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