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礼和堂传人 于 2020-9-30 19:03 编辑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东坡先生的绝句《中秋月》又勾起了我对下乡头年那个中秋夜的回忆。 一九六九年九月中旬,因为要筹备“杭州市郊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公社指派,我和其他公社的十来位知青,被临时抽调到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张主任和毛主任两位干部安排指导下,担负“收集,整理,修改,核实,编辑,付印,装订”各公社上报的讲用材料的任务。我们就住在岳庙旁边的栖霞岭区招待所。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都埋头在文稿堆里,各公社知青干部还时不时把材料送来。那时除了一台电话机,没其它通讯工具,而且还经常打不通。为了核实内容,我们骑着自行车去过龙坞,古荡,西湖,四季青等公社,都要大半天时间。那时区里也很重视,所有经审核定稿后的讲用材料,全部在杭州人民印刷厂付印。 九月二十六日是中秋节,下午张主任说,今晚不加班了,你们可以回家。我们几位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晚上在食堂吃好晚饭,就结伴到西湖边赏月。在苏堤东浦桥南面临湖边的草坪上,铺了几张旧报纸,买了点水果蜜饯,两筒苏式月饼。俯视粼粼湖水,仰观朗朗明月,谈谈下乡以后的酸甜苦辣,说说学生时代的轶闻趣事,讲讲每人自己的兴趣爱好。那时在这个位置远看杭州市区,除了华侨饭店,真没几幢像样的房子,更谈不上光怪陆离的霓虹灯。静谧的湖面上,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泛起的涟漪,把圆月的倒影弄得支离破碎。年轻人好动,捡块扁扁的石头,弯腰一甩手,石块似有轻功的武林高手,贴着水面快速前行。几个女孩子不失时机带来毛线,开司米,给自己打件背心,织块围巾。虽然并不知道今后的人生道路何去何从,但热爱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 秋风渐起,凉意渐浓,东西吃完了,人也犯睏了,我们慢慢走回栖霞岭。 十月上旬,会议闭幕后,我们这个凑拢班子也完成了使命,回到了各自的公社。 51年过去了,天,地,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春年华变成了花甲古稀,但不变的是知青情怀。衷心祝愿老网中,我认识的和尚未认识的知青朋友们: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前程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