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9-18 06:25 编辑
故宫隆宗门匾额上有个箭头,历经200多年都没人敢摘下来,这是怎么回事? 隆宗门位于故宫保和殿西北,离皇帝住的养心殿和太后住的慈宁宫也都很近。如此重要的大门上怎么会保留一个丑丑的生锈箭头呢? 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有正史记载:这是天理教起义军留下的。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在北京的天理教教主林清等人趁皇帝去木兰围场围猎时,率教众攻入紫禁城时留下的。 大家知道,清王朝是正儿八经的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所以即使在夺得天下后,每年皇帝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外出狩猎,以此形式来铭记祖辈的习俗。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带人到承德狩猎,这个时候紫禁城比较空虚,一支200余人的天理教队伍发动了对紫禁城的进攻,这一件事让嘉庆很生气,也让清王朝蒙受耻辱。 这天理教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北京天理教头目林清在北京人脉很广,与当地官员关系也不错,见此机会他当然不愿意错过,于是便组织200多人的队伍开始进攻紫禁城。 二百多人兵分几路,平均几十人攻打一个大门,东华门、西华门接连被攻破。那么多紫禁城守卫都拦不住这一点人,可见当时清王朝的武备松弛到了什么程度。隆宗门上的箭头就是这个时候留下来的,嘉庆皇帝回来之后非常生气,要求匾额和门柱上的箭头都不能拔出来,留着,就是要提醒大家记住这个教训。就这样,箭头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
再说这二百来人的“反贼”是怎么被消灭的呢?智亲王(后来的道光皇帝)和太监一面带人阻击,一面派人调集火器营,用了两天一夜才将他们消灭干净。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 1813年9月15日清晨,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教徒假扮成小商贩,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下,突然从东华门、西华门两路向紫禁城发起了攻击。 进入东华门的一支由陈爽带领,太监刘得财作内应,当他们进入城门时被守卫看出破绽,守卫急忙扑过去捕拿,并立即关上了城门,但已经闯进去的十几个人却是一路向里猛冲,守卫一路追到苍震门才最终扑灭这一伙作乱教民。 以林清为首,进入西华门的那一支就凶了。他们由太监杨进忠等作内应,全部顺利进入城门,而西华门值班护军因为疏懈畏险,竟然全部被关在了宫门之外。 随后,这一支作乱教民深入宫中,到处滋扰,并且很快闯到了隆宗门,并在那里同守门护军展开了激烈交战。 时至今日,依旧留在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就是那时候射上去的,可见当时交战的激烈程度。 隆宗门交战之时,有三名作乱教民手执教旗,翻上宫墙,欲杀进养心门(可见隆宗门的位置何等重要,再进一步就是内宫了),这时,嘉庆皇次子绵宁(后来的道光皇帝)正在上书房读书,听到异动,他随即亲持鸟枪,甚是神勇地连毙两人,贝勒绵志继击一枪,将墙头上的第三人击伤,坠墙而逃。 大内由此平定,否则不堪设想。 正因为如此,事后绵宁受赏首功,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的大清朝廷,虽已显出坏败之相,但气数未尽。 之后,作乱教民与调集而来的一千名火器营官兵战到当天夜黑,依旧没有完败。之后他们趁着黑夜在宫中各处隐藏起来,第二天天一亮,他们便开始四处放火,作困兽斗。 幸好,那一天突降大雨,紫禁城才免遭大火焚烧。 经过两天一夜的拼杀藏躲,作乱教民除了战死的,其余全部被捕获。 当嘉庆了解全部真相,将天理教头目林清凌迟处死,将其同伙尽力捕杀后,这位平庸的帝王陷入了深深地困惑,他不明白嗣(继承)皇位十八年以来,自己兢兢业业,并无半点害民虐事,为何会连遭让皇家蒙羞之事?(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