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9-14 08:23 编辑
老北京礼数讲究多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 1、游览胡同忌讳。俗话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如牛毛。”确实,胡同可以说是北京的特色景观和文化之一。老北京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
但是,到胡同中去参观旅游,却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来表达。这是因为,老北京胡同中妓院比较集中,一些嫖客今天去这条胡同,明天去那条胡同,在胡同里逛来逛去,串来串去,寻花问柳。日子长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经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说成是“逛窑子”,后来就含蓄地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了。再往后其意逐渐引申,把那些作风不正派、不正经而在胡同里闲逛的人也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2、问候规矩。
看见长辈,必须得用“您”的称呼,尤其是在长辈面前,不然大耳朵帖子或者屁股要开花了。还有一种尊称是叫爷,比如说,“哟,李爷,您遛弯去啊?” 3、吃饭规矩。除了吃饭不能敲碗和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老北京还有很多吃饭的规矩。
在家里吃饭,小辈儿的凳子不能高过长辈的凳子;在长辈没有落座吃饭时,小辈儿就不能上桌吃饭;吃鱼就吃鱼,不能说翻身,因为这话不吉利;大年三十煮饺子的时候,不能说饺子破了,必须要说饺子挣了,这也是吉利话。 吃饭不许吧唧嘴,喝汤不许出声(出声,被认为对旁人不尊重,没教养,像猪吃食)。吃饭不要变换座位,只有在街上要饭的乞丐吃饭才会不断换位置。 碗里没有饭了,不能说还要饭吗?要说还盛饭吗?在饭桌上,要吃离自己比较近的菜,不能在菜里随便乱翻;老北京人吃饭,已经吃饱下了饭桌,就没有再回饭桌的道理。 “好好吃饭,別瞎扒拉!”“吃饭不许剩碗底儿(米饭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没有剩余米粒)”“碗底剩的都是福根儿,得都吃干净”“碗里还粘着米呢,将来就得找个麻子脸的对象”等等,这些土语,听起来直白有趣,其实都是在告诫人们要養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喝茶规矩。沏茶的时候,只能是七分。如果家里有客人,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这一面。 盖碗喝茶讲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地掀开一个缝,举到嘴前慢慢地用小口嘬。 主人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在地上泼茶水,这个的意思是下逐客令了。
5、喝酒规矩。在老北京喝酒,有两条规矩必须遵守。 一是给他人倒酒的时候,不能倒一半,必须要倒满了,老北京讲究“茶七,饭八,酒十分”,倒满了显示您的诚意。 二是小辈儿和长辈碰酒杯的时候,小辈儿的酒杯必须要低于长辈的酒杯,这是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6、中秋规矩:男不拜月,女子拜月;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是自来白;中秋节供果摆放是有讲究的,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所以老北京人忌讳这个。西瓜不是整个放供桌上就可以的,要“瓣刻如莲花”,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团圆之意。如桃和石榴摆放在一起,寓意多寿多福;栗子和柿子摆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如若柿子、苹果成对供,则寓意“事事平安”;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义喻“藕断丝连”。
7、北京人忌讳在屋子里面撑伞,老人们经常告诫小孩子:“屋子里面不可撑伞,否则房子会漏!”这当然带有极大的夸张成分,但是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顶棚就是北京平房的天花板。北京平房的顶棚,都是用木条加高粱杆和苇子杆扎的,再糊上壁纸。顶棚高不及丈,又是纸糊的,所以在屋内挥舞长物,极易捅破。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