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096|回复: 13

[本地杂谈] 老北京礼数讲究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9-14 08:23 编辑

老北京礼数讲究多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
       1、游览胡同忌讳。俗话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如牛毛。”确实,胡同可以说是北京的特色景观和文化之一。老北京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







       但是,到胡同中去参观旅游,却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来表达。这是因为,老北京胡同中妓院比较集中,一些嫖客今天去这条胡同,明天去那条胡同,在胡同里逛来逛去,串来串去,寻花问柳。日子长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经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说成是“逛窑子”,后来就含蓄地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了。再往后其意逐渐引申,把那些作风不正派、不正经而在胡同里闲逛的人也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2、问候规矩。

       看见长辈,必须得用“您”的称呼,尤其是在长辈面前,不然大耳朵帖子或者屁股要开花了。还有一种尊称是叫爷,比如说,“哟,李爷,您遛弯去啊?”
       3、吃饭规矩。除了吃饭不能敲碗和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老北京还有很多吃饭的规矩。





       在家里吃饭,小辈儿的凳子不能高过长辈的凳子;在长辈没有落座吃饭时,小辈儿就不能上桌吃饭;吃鱼就吃鱼,不能说翻身,因为这话不吉利;大年三十煮饺子的时候,不能说饺子破了,必须要说饺子挣了,这也是吉利话。
       吃饭不许吧唧嘴,喝汤不许出声(出声,被认为对旁人不尊重,没教养,像猪吃食)。吃饭不要变换座位,只有在街上要饭的乞丐吃饭才会不断换位置。
       碗里没有饭了,不能说还要饭吗?要说还盛饭吗?在饭桌上,要吃离自己比较近的菜,不能在菜里随便乱翻;老北京人吃饭,已经吃饱下了饭桌,就没有再回饭桌的道理。
       “好好吃饭,別瞎扒拉!”“吃饭不许剩碗底儿(米饭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没有剩余米粒)”“碗底剩的都是福根儿,得都吃干净”“碗里还粘着米呢,将来就得找个麻子脸的对象”等等,这些土语,听起来直白有趣,其实都是在告诫人们要養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喝茶规矩。沏茶的时候,只能是七分。如果家里有客人,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这一面。
       盖碗喝茶讲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地掀开一个缝,举到嘴前慢慢地用小口嘬。
       主人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在地上泼茶水,这个的意思是下逐客令了。



        5、喝酒规矩。在老北京喝酒,有两条规矩必须遵守。
       一是给他人倒酒的时候,不能倒一半,必须要倒满了,老北京讲究“茶七,饭八,酒十分”,倒满了显示您的诚意。
       二是小辈儿和长辈碰酒杯的时候,小辈儿的酒杯必须要低于长辈的酒杯,这是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6、中秋规矩:男不拜月,女子拜月;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是自来白;中秋节供果摆放是有讲究的,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所以老北京人忌讳这个。西瓜不是整个放供桌上就可以的,要“瓣刻如莲花”,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团圆之意。如桃和石榴摆放在一起,寓意多寿多福;栗子和柿子摆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如若柿子、苹果成对供,则寓意“事事平安”;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义喻“藕断丝连”。




        7、北京人忌讳在屋子里面撑伞,老人们经常告诫小孩子:“屋子里面不可撑伞,否则房子会漏!”这当然带有极大的夸张成分,但是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顶棚就是北京平房的天花板。北京平房的顶棚,都是用木条加高粱杆和苇子杆扎的,再糊上壁纸。顶棚高不及丈,又是纸糊的,所以在屋内挥舞长物,极易捅破。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值 +18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赞一个!
潇湘翁 + 5 赞一个!
四海 + 5
文字虫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9-14 00:48 编辑

   


        8、老北京人还都知道“夜晚不可以剪指甲”!因为在电气时代尚未来临之前,夜间照明条件简陋,视线不明,夜晚剪指甲容易剪着皮肤,十指连心,疼痛难忍。那时医药缺乏,全城也找不到一两家医院。即使送到医院,高昂的医药费也不是平民负担得起的。指甲长了忍个一天半天也无所谓,何必犯此禁忌?




        9、北京人还有一种说法,小孩玩火会尿炕,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玩火和尿炕并无必然联系。北京人之所以忌讳这个,是因为小孩好奇,喜欢玩火,不但会烫伤自己,又容易酿成火灾。小孩不知道玩火后果严重,却都知道“尿炕”后难免挨打受罚,又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听到“小孩玩火会尿炕”的警告后,也就不敢玩火啦。
       10、在住房方面,北京人也很讲究,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这就是老北京人对住房条件的选择。除此之外,北京人还忌讳在四合院中种松柏树、桑椹树和梨树,因为松柏树大多种在坟地中,“桑”与“丧”,“梨”与“离”谐音。北京人有句俗语:“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人还忌讳院子里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原因是一进门就得跳蛤蟆坑,而出门从低向高,如似登山,明显不吉利。
       11、数目字中,单数不吉利,一般人都能接受。买箱子要买一对,买椅子要买两把,帽筒要买一对,等等。但是住宅间数除外,四合院中的北房或三间,或五间,如果有四间的地方也要盖三大间,每边再盖半间,美其名曰:“四破五”。至于东西厢房,也多以三间为准,目的是在院中建筑组合里产生一条中轴线,这条线如似人身上的脊梁,是院落中最重要风水源头。正因如此,双数在北京住宅建筑方面是不吃香的,所以,北京出现了这么一句俗语:“四六不成材”。


       12、佳期遇雨不吉,花轿相遇不吉。京剧中有一出程派戏《锁麟囊》,女主角薛湘灵于归之日遇雨,花轿躲入春秋亭,适巧另一顶花轿在此相遇,也在此亭避雨。薛湘灵听到哭声,循声探问始知对方贫穷缺少妆奁,即慨赠“锁麟囊”以为周济。不意数年后山东水灾,薛湘灵夫家惨遭大水冲散。薛女流落他乡,为求温饱,只得帮佣,替人看小孩。谁知竟在主人家发现了“锁麟囊”,因此得到大团圆的喜剧收场。这段故事中表现出北方的两项“婚俗忌讳”。一是“两轿相遇不吉”;二是“佳期遇雨不吉”。这种迷信过去曾在中原广泛流传。
       13、孕妇吃螃蟹会横生倒养,这是一句“妈妈论”,却推理得有点离谱。螃蟹横行是事实;但吃螃蟹就会横生倒养,则没有科学验证。迷信的人竟也遵行无误,不敢轻言尝试。不过,在中医医理上说,螃蟹属于大寒的东西,凡是虚弱的人都不宜多食,对敏感、哮喘的病人,尤应禁忌。
       14、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女孩子不准靠门框。要是靠门框,肯定要被老人骂的,因为过去的风尘女子才爱靠门框呢。
       老北京人的“礼儿”,不是宫廷礼仪,也不是官场上的逢场作戏,它来自于民间,是百姓当年自觉自愿遵守规则、靠实践得来的民俗,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保留下来的精华和宝贵遗产,不能被视为“四旧”而遭到摒弃。如今这些老理儿大多已被人们淡化,甚至完全消失,人们按照新时代、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在一些讲究的老户人家里依然保留着某些传统生活方式,也是为了营造和谐的环境,图的是吉利,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据网络资料 辑,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0-9-14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习俗与我们相同。习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应当传承、弘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0-9-14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是的!老北京的礼数讲究真的太多了!亲爱的朋友您辛苦了!谢谢!
发表于 2020-9-14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黄版朋友,谢谢介绍:老北京礼数讲究多!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虫 发表于 2020-9-14 05:47
一些习俗与我们相同。习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应当传承、弘扬。

谢谢文字虫朋友首位欣赏、点评!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 发表于 2020-9-14 06:25
是的是的!老北京的礼数讲究真的太多了!亲爱的朋友您辛苦了!谢谢!

谢谢四海关注、点评!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潇湘翁 发表于 2020-9-14 07:03
问好黄版朋友,谢谢介绍:老北京礼数讲究多!

谢谢潇湘翁关注、问候!上午好!
发表于 2020-9-1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0-9-14 15:42
欣赏佳作!学习分享!

谢谢沪上人欣赏!下午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5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