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龙山人讲国学》系列之 重龙山人讲篆刻 第一讲 上古时期,最早出现的篆刻,用途是用于给陶器打上标记。这些新石器时期的小型陶范,主要是一些制作者的身份识别。三代早期的青铜玺印,则有可能不局限于制陶了。因为此时已经有了大量竹简木牍类的文书。《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三坟五典并非传说,到了商代更是汗牛充栋。只是因为无法保存而悉数湮灭,只有坚硬不坏的甲骨,流传到了今天。 周秦时期,玺印的用途仍然是商业征信,所谓“货贿用玺节”,也就是证明货物质量、数量已经核查无误。此时,玺印是盖在封泥之上,就是在绳子缠好木盒子之后,将一丸紫泥土按压上去,然后盖章。阴文、阳文是指刻制之后的印章,盖在泥上,则用阳文印章出现的是阴文,阴文印章出现的则是阳文。 秦代玺印的另一个重大的变化,则是玺字为皇帝专用。古代君臣平民之印章,均称为玺,而秦始皇规定,材质上,玉为皇帝专用,名称上,玺为皇帝专用,“群臣莫得用”。 六国的古玺由于文字不统一,风格多样,继承了金文的传统。秦朝统一文字之后,采取的一律改为李斯创造的小篆。而在入印时,会根据印面缩放。这就是摹印和缪篆的由来。 汉代印章的篆刻风格,活泼大胆,粗犷雄浑,富有大国气象。“印宗秦汉”也就成为学印者的圭臬。 (未完待续) 《重龙山人讲国学》系列 《重龙山人讲诗经》 《重龙山人讲楚辞》 《重龙山人讲心经》 《重龙山人讲易经》 《重龙山人讲道德经》 《重龙山人讲庄子》 《重龙山人讲论语》 《重龙山人讲黄帝内经》 《重龙山人讲孙子兵法》 《重龙山人讲禅学》 《重龙山人讲红楼梦》 《重龙山人讲三国演义》 《重龙山人讲心学》 《重龙山人讲辞赋》 《重龙山人讲书法》 《重龙山人讲国画》 《重龙山人讲敦煌》 《重龙山人讲甲骨文》 《重龙山人讲故宫》 《重龙山人讲篆刻》 《重龙山人讲茶文化》 《重龙山人讲四川历史文化》 《重龙山人讲成都历史文化》 《重龙山人讲资中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