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礼和堂传人 于 2020-9-1 13:23 编辑
今天九月一日,又是一个开学季,早上看到孩子们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呼雀跃地去上学,我不禁想起了我家四代人的书包。 听我父亲说,上世纪二十年代,他的姨夫在郑州开了家棉花行,需要一位账房,就把我的祖父请去管账。祖父祖母带了几个幼小的儿女从上海到郑州住了好几年。所以父亲是1924年在郑州扶轮小学(铁路学校)上的一年级,在当时当地,算是高档次的学校了,不少名人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书包就是我奶奶用一块蓝洋布包了两本书:国语和算学。外加一支铅笔,一支毛笔,一块砚台,一段墨。 我上小学是1954年,考进了上海卢湾区重庆南路第一中心小学。妈妈用爸爸的旧外套改制了一只小书包,铁皮铅笔盒是读四年级的哥哥更新下来的。书包里有语文书,算术书,图画本,唱歌纸,还有不少练习簿。当然,旧笔盒里有两支带橡皮头的新铅笔,那是我的最爱。 我女儿上小学是1984年,我们带她到杭州最大的解放路百货商店的文具柜,买了一只漂亮的“阿童木”斜背小书包,两层的塑料文具盒,铅笔,直尺,橡皮,卷刀,三角板,量角器,应有尽有。除了语文数学两门主课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书,加上一些教辅书,书包里也没多少空间了。 大外孙女是2014年成为小学生的(今天已经跨进了中学的校门)。听闻书包要舅舅买的,几位堂舅,表舅在暑假就把书包送来了,双肩的,拉杆的,“花仙子”的,“小魔仙”的,“迪士尼”的,到中学毕业也用不完。老师在短信中规定,每天要准备六支削好的六角形的HB型的质量上好的铅笔(这已经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橡皮,直尺必备。书包里除了语文,数学书及各类练习册外,还有家校联系本,争创优胜本,课外诗词必读本,跳绳,毽子,水杯和饭包。我给她书包的重量控制在五斤左右。她上学放学都坚持自己背书包,从不要我们代劳。用她的话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送她到校门口(三年级开始,都不要我们接送了),看她很虔诚地向队旗敬礼,然后进了教学楼。 四代人的书包,各不相同,但一代比一代好。书包:背负的是希望,承担的是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