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礼和堂传人 于 2020-8-26 21:18 编辑
阿水生于一九三九年,大我八岁。我下乡时,三十一岁的他和老婆已经有了两儿一女,加上水爹水妈,水爷水奶,四世同堂九口之家,自留地分分就有毛两亩。真正过上了“两个儿子一个囡,两亩田地一个园”的好日子。 据阿水奶奶荷花婆婆等老老辈说,生阿水那年是六月旺天。早盖头还是大晴天,晏快边起大风,阿水爹看看要落雨,就爬到草舍顶上盖草帘。这时阿水娘喊肚子痛,阿水爹豪稍(马上)叫舅佬到长木桥去请接生婆,阿水奶奶急煞绊倒(急急忙忙)烧热水。一歇歇工夫,忽闪娘娘亮起来,大雷公公敲起来,大雨达达叫落落来,门口格条小河渤渤叫满起来,眼睛一闪,三尺阔的石板小桥也没煞(淹没)了。阿水娘叫声越来越响,接生婆撑了把油纸伞在小河对面过不来。阿水爹想想没办法,卷起裤脚走过小桥,哼地一声把接生婆背了过来。两个时辰过去,阿水总算生出来了。所以名字中带水。 阿水刚刚会走路时光,就欢喜搞水,一个不留心,就到吃水缸里汰手。有一回,阿水娘在堂前给他汰浴,转身到里房间拿衣裳,出来一看,木盆里没人,再一看,阿水光着屁股跑到道地里,往河埠头摇摇晃晃走过去。急得他娘拎过来啪啪两记屁股。也许生性与水有缘,再大点,门口小河不过瘾,上塘河就是他的乐园。什么仰泳,潜泳,自由泳,完全是个浪里白条。我把阿水想象成课本中的“小英雄雨来”或“小兵张嘎”恐怕一点不为过。据阿桂告诉我,阿水十几岁的时候,与人打赌,端着块毛子石头(砌墙基的硬石)从上塘河支河底下走过去。河有十几米宽,阿水端着石头慢慢走下去,河水没过膝盖,没过胸口,没过头顶,好几分钟没见他上来,打赌的人吓跑了。他却稳笃笃走到对岸。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伟人说过一句名言叫“摸石头过河”,阿水早他三十年就“端石头过河”了。 “ 文革”之前的“双抢”季节,有批大学生来生产队锻炼割稻。河埠头的一只水泥船断了缆绳漾开去了。等社员发现,已经漾到上塘河主流上去了,如果与航道内的船碰撞,是要闯祸的,我师傅急得要命。这时只见阿水牛头短裤一脱,一个猛子穿进水里,游过去,一个鹞子翻身爬上船,笑嘻嘻地摇了回来。一看到赤条条的阿水,几个女大学生连忙逃得远远的。 因为铁路征用土地造白田畈车站,公社统配以后,阿水进了铁路当工人。大家说,阿水总算与铁打交道了。不料,他分在给水工区,给蒸汽机车上水。 阿水,阿水,命中离不开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