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944|回复: 7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道尽普通人之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社会。在古代人们以四纲五常为原则来建立社会。自然也在家庭中的制度中提出来许多俗语。譬如今天我和大家来探讨的一句俗语“父不进子房”。“父不进子房”它并不是一个单句,下句更经典是“官不如民宅”。
“父不进子房”很多人一听都会有产生一个疑问“这父母怎么就不能进子女的房间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个人隐私的都很看重。在古时不管是受过教育的谦谦公子还是有教养的窈窕淑女都对个人隐私和和个人空间都很在意。

进他人房门时要敲门尤其是进女孩子的闺房,未得到他人允许都不可以随意动他人的物品等等都是对个人隐私、他人隐私的的一种保护。子女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认识到子女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隐私逐渐重视,父母要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的打造孩子的个人空间说简单即是孩子自己的房间。进孩子的方面要敲门,不随意看孩子的手机等等都是一种父母孩子双方之间的互相尊重。
尤其当孩子成家之后,这句话更应该要重视。虽然在许多父母眼中眼中,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子女好,怕子女对新婚生活没经验或者没有带小孩的经验,就会与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但此时这个屋内住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子女,他的伴侣也在同一个屋檐下,那么父母在进入这样的一个空间之后,显然就会有很多的不便发生,甚至是会引起很多的家庭矛盾。虽然如今以上所说的情况已经是很少出现了,但是它给我们很多劝诫。


那么这“官不入民宅”到底是说的怎么一回事呢?其一在前文已经提到过,在过去,我们整个社会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社会,很少会出现阶级流动的现象。若当一个官员出现在与他身份不对等的老百姓家中。
这样的情况一出现,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会被他人非议。若谣言传播得不叫离谱,可能会对官员的仕途带来不好的影响;其二官员经常去百姓家里,对百姓们也是一种经济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造成官员的声誉问题;其三与百姓接触过多,百姓可能会成为邻里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利于邻里关系。这种现象也进而说明了古代对于等级的森严。

做官的首要职责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官不入民宅”为什么到今天还能起到劝诫作用?也许是因为贪官的出现从来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变化。“官不入民宅”能一直流传下来也是反映着为官要行的正,不干苟且之事,同时也道尽了在等级森严,阶级固定化的社会百姓的心酸。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宋玉芳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8-1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三纲五常是有道理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20-8-15 12:12
古代三纲五常是有道理的!

谢谢林林五版主点评,支持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0-8-15 18:58
发表于 2020-8-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0-8-15 14:57
谢谢林林五版主点评,支持

欣赏俗语。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芳 发表于 2020-8-15 17:35
欣赏俗语。下午好!

谢谢宋玉芳版主点评,支持
发表于 2020-8-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佳作!
 楼主| 发表于 2020-8-1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沪上人老师支持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9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