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代起,中国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餐桌礼仪制度,后来经大思想家孔子不断发扬传承,使得餐桌礼仪的内容得到发展壮大,并为后世延续。不但如此,这也是中国彰显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饮食文化一直为老百姓所尊崇,可是到了现在,吃饭的规矩又有多少人记得?老祖宗常说的“桌上不摆三盘菜”又是何意? 大图模式
实际上,流传至今的民间俗语中,有着大把的“三”,事不过三、三足鼎立、三人行必有我师,凡是象征完整、完美的事,似乎都有“三”的出现,可以说,“三”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位非常重要。《老子》中曾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一个极点、界限、无论任何事,都不能超过“三”这个数,饭菜也是如此。 大图模式
古代粮食少,百姓经常饿肚子,他们为了能填饱肚子,经常要祭祀神灵。于是,他们就在祭桌上摆上几盘菜,再点上三炷香,作为供奉神灵之物。不过,民间所说的“桌上不摆三盘菜”并不是特指某三种菜,此处的“三”是泛指,意思是注意待客之道,不能将桌上的菜摆成单数,两盘、四盘、六盘……都好,只要不是单数就行。 大图模式
另外,中国有句话叫“好事成双”,也包括餐桌礼仪,代指桌上的一应物品都应是双数。上文提到过,民间祭祀上香时,也通常插上三炷香,并将其摆成品字状。正因如此,桌子上摆三盘菜也是暗合了上香之道,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祭祀行为,老人才时时告诫后人“桌上不摆三盘菜”,尽管这有些封建迷信,但在古代,也是一种美好祈愿。 大图模式
久而久之,民间自然形成了一个传统,凡是有客人来家里吃饭,都一律不许摆三盘菜,否则客人就成了“祭祀”的对象。小时候,家长告诉过我们很多餐桌礼仪,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敲完,因为以前只有乞丐挨家挨户讨饭时,才做出这种行为;再者,不能将筷子插在米饭中,因为那是上香的举动……历史上关于吃饭的礼仪很多,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血光之灾。 大图模式
《左传·宣公四年》中有个典故,名为“食指大动”,意思是有美味可吃的预兆,也形容看到美食贪婪的样子。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公子宋有个“特异功能”,就是每当有美食出现的时候,他的食指都会动。随后,子家无意间看到了内厨在做鳖羹,心想公子宋的食指果然灵验。不过,这件事却传到了郑灵公的耳朵里。 大图模式
后来,郑灵公宴请百官喝鳖羹,可鳖羹分到公子宋的时候,恰好见了底,郑灵公哈哈大笑:这下你的食指不灵了吧?公子宋气急,走到郑灵公身前,将食指伸到他的鼎里,沾了一口汤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染指的来历)由于鼎象征着王权,公子宋的行为,完全是没有将郑灵公放在眼里。最后,二人之间产生了裂痕,公子宋杀了郑灵公,而他自己也死在了郑国内乱之中。 所以说,吃饭的时候还是注意点规矩好,得罪了上司就不妙了,大家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