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之夏 溧阳市老年大学 陈廷芳 最近几天,连续高温,酷暑难耐,有人问我,没有空调,怎么过啊?这一问,不禁使我想起小村的夏天来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科技还不发达,大部分农村没电、没风扇、更别说什么空调了。可越是天热,农活却越忙。“双抢”大忙以后,就是天间管理,“推梧头”、“拾草棵”、打农药、施化肥,天天有活干,下雨也不歇。针对炎热的天气,生产队里也想出些办法来应对的。早出工、晚收工,中午休息几个小时;干活中间也安排有休息时间的,大家都聚坐在田头的树下纳凉,这时候,队里的会计就挑着两桶刚打上来的井水过来了,水里面还放了点糖精。大家一拥而上,你一碗、我一碗,喝得津津有味,冰凉的井水有点甜,人顿时感觉舒服了很多。高兴时刻,有几位年轻人下河游起了“狗爬式”,引来大家的阵阵笑声,不时,一条鱼被抛上岸来,好几个人争着去抢呢。 繁忙、劳累的白天过去了,东庙村的村民们迎来了夏天的夜晚。吃过晚饭,洗过澡,人手一把芭蕉扇,开始纳凉了。家家门前架起了竹床,大人小孩躺的躺、坐的坐,眼望星空、说起“老空”来了,什么牛郎啊、织女啊,皇姆娘娘啊,听得小孩眼睛一眨不眨。有的人家用几根竹竿,架起了蚊帐,准备晚上就睡在树下的竹床上了。男人们夹着小凉席,早早地到村东的木桥背上占位置去了。桥下有水,小桥四面空旷,地势也高,透风。人们在桥上排成两排,铺开了小席子,中间留下狭窄的空间,有走夜路的人可以通过。纳凉的村民中,要好一点的穿着背心短裤,有点干脆就一条短裤“走天下”。人们一手摇着芭蕉扇,一边海阔天空地神聊了起来,什么老鼠上树啊、什么阿公媳妇啊,说古论今、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有人唱起了溧阳民歌、有人讲起了去外村看露天电影时的艳遇,还有人说着说着就低声哭了起来,正好这时有蚊子袭来,在芭蕉扇的拍打之下,桥上的气氛明显又好了起来。桥下有夜船通过,那船上淡淡的灯光,带着几分迷人的气息。有人起身准备回家睡觉了,大多数人还谈兴正浓,不知夜已经很深了。 凉风习习,月光郎朗。很多个这样的乡村夏夜,很多个这样的小村农人。在这样的深夜,并不完全意味着绝对的安静,也有一些骚动在发酵。骚动的,譬如蛙声,譬如蝉鸣。发酵的,比如谷田的稻香,比如劳累了一天的思绪,在沉淀、在萃取,连同夜的漫长、夜的深沉,一同打包给黎明。 夜很深了,桥上的人渐渐少了,一阵清风吹来,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犬吠,依稀飘荡在小村的夜空。风里有蝉鸣、有犬吠,有草木的清香、这气息里有拔节的味道、成长的味道。小村的夏天,有着别样的美丽,我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想念着小村的夏。 2020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