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011|回复: 4

[资讯] 唐驳虎:天津溯源获得突破,然而这个老问题不容忽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2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驳虎:天津溯源获得突破,然而这个老问题不容忽视

2020年06月22日 00:04:34
来源:唐驳虎




80人参与8评论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示:

1. 北京疫情早已得到控制。但在隔离人群中,明后天相继还会有报告病例出现,增长曲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2. 天津确诊的酒店西餐厅帮厨,22岁的小伙呼吸道标本的新冠病毒确认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同属于欧洲家系分支。但如何感染,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3. 河北雄安新区的本地3例感染病例都显示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大家应继续保持防范意识。

4. 四川石棉病例凸显出中国的医院感染与探视问题,得扩招数量翻倍的护士,纳入医保费用,花上相当巨大的财政医保支出方可解决。

5. 抗疫至今,只是阶段性成功,必须要继续精准细致做好常态化防控,而彻底消灭疫情,最终还得靠疫苗的成功和普及。

继续关注新发疫情。上一篇已经说过,北京的输入性疫情,根据病毒测序及其在演化树上的位置,已经可以初步判定。

(个人倒是颇为惊讶“世卫组织表示北京病毒与欧洲毒株相关”居然也能成为焦点新闻?现在的北京疫情肯定是输入性,属于欧洲分支也早就透露过)

北京的病毒测序,属于欧洲流行簇20B,但在具体定位上,却与回流亚太的子簇更接近,尤其是与台湾3月份的几个样本总体相似度高。

其次,在其他算法结果上,还与丹麦、捷克、葡萄牙等地3月的采样接近,另外,也与智利4月初的病毒样本接近。

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结合社会活动的逻辑规律,可以推断出病毒传入的几种可能:

1、东亚地区无症状人员或海鲜冻品,载毒进入北京,在新发地爆发扩散。结合病毒序列定位,这个较有可能。

洲地区人员无症状载毒进入北京,在新发地爆发扩散。

这个路径的可能性较低,因3月26日之后,中国原则上就不再接受外国人入境,此前签证作废,如有急需特例,需要重新单独申请签证。

通过“5个1政策”,从欧洲地区归国的少量留学生,解除隔离观察后,去新发地活动的可能性、数量也不高。

3、智利4月初三文鱼工厂出现感染者,期间加工的某一批次冰冻三文鱼载毒,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运、进关、分销,在新发地和天津酒店解冻,病毒解封造成感染。

但有污染的冻品仅此一批,所以在其他所有水产中均未检出。这个路径的可能性不高。

另外,我不同意一些专家“早在1-2个月前,新冠病毒已经在北京社区里默默传播”的推测。

因为这次北京疫情传播路径非常清晰,是在新发地市场(准确地说是水产大厅,以及相邻的牛羊肉大厅、餐具大厅)单点爆发的。在北京默默传播1~2个月,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北京近3日病例汇总

接续之前(11~17日)的病例汇总,以下是北京新发地传染链,近3天(18~20日)的确诊病例汇总。

实际上,近几天核酸确诊的病例,早就已经是处于隔离观察阶段,在反复的核酸检测中确诊的。

(其实还可追溯到未公布详情的16、17日)。

另外,北京的几起餐馆、单位传染链,都已得到了控制,仅属于局部爆发。

截至20日6时,北京核酸检测已累计采样229.7万人,绝大部分均属非密接者,并无检出病毒。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8日在发布会上的表示,北京疫情早已得到控制。

当然,在隔离人群中,明天、后天相继还会有报告病例出现,这个曲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天津溯源出现突破

17日,天津酒店的1名后厨人员确诊。经调查,他与北京新发地没有直接、间接的人员联系。

因这位22岁的小伙是酒店西餐厅的帮厨,主要工作是洗碗,“偶尔协助”清洗海鲜冻品等食材。

随后,流调又转向污染的肉类和水产品。目前,酒店封存的所有肉类、水产品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通过酒店进货渠道溯源,又对天津三个批发市场食材及食品包装进行核酸检测,目前结果也是阴性。

天津疾控中心全体专业人员对辖区内海鲜、肉类批发、售卖市场外环境,销售、储运、加工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严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津城市民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天津日报胡凌云南开融媒体中心王英浩摄)

而且,环境核酸检测目前也是阴性。因此,从酒店本身的溯源来看,没有发现感染来源。

同时,天津全面开展追根溯源监测检测,彻查酒店26个供货渠道、13类物品产地、运输、储藏全链条信息。

▎天津疾控中心全体专业人员对辖区内海鲜、肉类批发、售卖市场外环境,销售、储运、加工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严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津城市民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津云-天津日报 胡凌云 王英浩 摄)

采集病例住所及工作场所的环境、食品和相关人员样本,连夜开展实验室检测,查找可疑的感染来源。

天津的强有力追踪工作量,用文字叙述太啰嗦,用表格呈现如下:

关键的突破发生在19日15时至20日15时,新追踪可疑暴露人员180人,新采集129人,新完成检测133人。

发生本土病例至今累计追踪1317人,采集1054人,完成1039人,完成的1039人均为阴性,占追踪人数的79%。

突破在于采集并完成的432人血清学样本中,发现1例IgM阳性。

酒店所在的南开疾控中心全体专业人员对辖区内海鲜、肉类批发、售卖市场外环境,销售、储运、加工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南开融媒体中心)

IgM抗体阳性代表近期感染,这意味着溯源工作终于出现了新发现。

血清检验IgM,是非常敏感、假阴性比例低的工具。

但是,更新的突破来自6月21日(周日)晚上22点,天津市疾控中心宣布,经过对酒店小伙呼吸道标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确认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同属于欧洲家系分支。

那么,缺失的断环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究竟是同一批进口三文鱼(海鲜冻品),还是隐秘的人群间传播(北京-天津)?

这期间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例如加强接触人群的血清抗体IgM检验,细化行踪轨迹调查,等等。

对新冠病毒传播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次大流调之中,人们对新冠病毒传播力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路线比较清晰的河北雄安新区的本地3例感染。

王、冯夫妇带着6岁的女儿王某涵,从新发地自驾回乡、办准生手续,因为冯女士怀孕,待产二胎。

9日,王先生和冯女士去保定市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检查,包括采血、B超、妇产科复诊。

同一天,容城县的何女士也去产检。素不相识的两人在此产生了交集。

所幸医院根据就诊记录,14日流调就通知到了何女士。15日核酸检测为无症状感染者。

更有些离奇的是女儿王某涵小朋友,她10日去幼儿园待了一天,11日上午出现发热症状,就不去了。

结果这一天,幼儿园张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王某然去幼儿园,2岁的王某然在王某涵昨天睡过的小床上玩了10分钟,也中招了。

13日下午,王某然烧到38.4℃,随后送到县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15日确诊阳性。

通过时间线可以看出,两个小朋友并无直接照面。而只是王某涵小姐姐前一天在小床上睡午觉,第二天王某然小弟弟到床上玩耍,就这样被感染了。

这听起来有点诡异,但也是有可能的。新冠病毒在木材和布上能存活2天(气溶胶是3小时,铜表面4小时,纸板上24小时,不锈钢表面最长3天)。

睡过的被子容易留下唾液这样的分泌物,第二天病毒依然存在。

两岁的小孩没有卫生意识,常有喜欢吮吸手指等动作,通过这些小动作,病毒进入食道、呼吸道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隔壁家的赵奶奶,6月9日、10日、12日与王某涵小朋友短暂接触,6月15日集中隔离观察后也检出核酸结果阳性,属于无症状感染。

这些案例都再次说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大家应继续保持防范意识。

当然,还有真正比较离奇的几个北京病例。首先是13日的2号病例,34岁的女士,第二天上午的通报,只是说她“工作单位的食材供货商为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

这就比较奇怪了,病毒能通过食材间接传播吗?

所幸,下午就有媒体采访了这家位于丰台区的川菜馆,原来作为承包人,她和哥哥(15日3号病例)曾在4日,一块去了新发地地下一层采购餐具。被感染也就属于正常了。

另外,此后几天,这家饭店的全部7名员工都中招了,由于他们不仅在相同场所工作,而且居住在同一住所,日常接触频繁,这是一起聚集性疫情。

其次是13日的3号病例,58岁的退休大姐,通报说她“几乎每天下午在新发地菜篮子超市买菜”。

这粗看上去就有些奇怪了,退休大姐再有劲,也不太可能天天像上班一样,跑到离家5公里的超级批发市场,只买一点菜吧?

仔细一看,原来是“新发地菜篮子超市”。这是新发地市场开设在北京众多小区的便民配送点。

大姐每天下午去小区中心的菜篮子超市买新鲜菜,这符合生活逻辑。

但更复杂的问题又来了,大姐不去真正的新发地,又是怎么被传染的?

难道是被采购的蔬菜吗?还是与每日配送的新发地员工交谈过?

很遗憾,细节之后未见后续披露,但这位大姐应当仍属于新发地疫情强相关,这并无疑问。祝愿她们都早日康复!

医院感染与探视问题再次凸显

但真正惊险的是四川石棉病例。

刘女士6月9日一大早7:30从北京首都机场乘海航HU7147航班,10:45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并乘私家车于15:30左右,到达石棉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刘女士从北京赶回老家石棉的原因,是要照顾住院的母亲。

此后的10、11、12日,刘女士每天上午都要去县医院住院部,中午在县医院伙房煮饭就餐,下午5点左右才离开。

通报中,也未提及核酸检测情况,可见大概率医院对陪护没有或没有落实强制核酸检测。

固定探视一直持续到13日早上,刘女士为母亲办理出院。第二天14日,刘女士的丈夫在北京确诊,随即电话通知妻子。

刘女士立即重新回到县医院,就诊发热门诊,接受隔离检查、治疗。

经排查,在石棉有密切接触者111人,所幸经检测,均未感染,海航同航班的乘客也未感染。

但这次长达4、5天的医院活动,包括陪护自行开伙、就餐(必然无法全程戴口罩),没有造成大面积院感(医院感染),真是万幸!

这个问题,在4月份的哈尔滨、牡丹江医院传染链中,就已经凸显。

哈尔滨和牡丹江医院共有的一大漏洞,便是未给转院患者及陪护做核酸检测,同时未对患者和陪护进行严格管控:

87岁的脑卒中病人陈某君入住哈尔滨市二院时,市二院没对陈某君及陪护进行核酸检测。

陈某君老人4月7日被转院到哈医大一院时,哈医大一院也未对陈某君及陪护进行核酸检测。

陈某君老人的陪护人员多达3人(大儿子、小儿子、小儿媳),超出了“一患一护”的规定。

由于87岁的陈老行动不便,陈老的多位确诊亲属在医院病区作为中间传播者的可能性更大。

最终在被感染者中,陪护家属的数量甚至略多于住院病人数量。

据粗略统计,哈尔滨传染链涉及的93人大致包括:

源头两代情侣4人、陈老及亲属6人,住院患者28人、患者陪护34人、患者出院后传染亲属等院外传染13人、医生护士8人。

哈尔滨医院犯的错,牡丹江医院同时也犯了。

牡丹江医院的直接感染者当中,陪护5人、患者2人(龚大妈很可能也是被陪护的王大爷先感染后传染的)。

一点题外话

当然,按护士配比充裕的发达国家标准,就不该有陪护。 一个都不应有——

病人住院家属勿入,住院部封闭管理,一切照看工作均由护士完成,费用也包含在医保结算里面。

但在中国,这还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前些年,护士数量才刚刚超过医生,改变了医护倒挂的局面。

而住院床位数和病床护士比例仍不足1:0.4,与发达国家相差5倍~6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使得家属陪护高度必要。

所以,家里有过亲属住院的人往往有这样的经历,陪护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普通病房护士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兼顾生活照料;病房又完全没有给陪护家属设计床位,甚至没有冗余空间。

陪床往往只能租来折叠床,晚上在亲属病床边上点滴空地打开,白天收起,甚至只能在门外走廊的长椅上对付着过一晚。

如果无力陪护,只好找来待雇的全职护工,价格可能达到600-800元一天,费用开支很大。

即使是情形不严重的病人,由于对医院伙食不满意,或者想省钱,众口难调,家属每天往返送饭,也是常态。

(像石棉病例作为陪护,每天自己在医院伙房煮饭就餐,这也是过于夸张。)

不少大医院的病房,总是充斥着乱哄哄的家属、护工。住院病人家属陪护的管理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扩招数量翻倍的护士,纳入医保费用,花上相当巨大的财政医保支出——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关键还得在于发展和改善。

道与术

在牡丹江、哈尔滨发生院感疫情后,全国院感防控升级。

按规定,患者及陪护住院前,需做血常规、拍胸片、测核酸、验抗体,确定完全安全之后,才会收入到大间病房。

但除了院感防护措施的落实外,关键的还有人心,在于思想上的重视。否则医院的防控措施落不到实处,大面积院感一发生,就非常棘手。

在北京新疫情爆发前,国内防控局势相对风平浪静,很多医院只需测温枪测温、填写登记表便可进入病房探视、陪护。

核酸检测也非强制要求。探视、陪护的人们进进出出。因此,近日北京就院感防控工作,两次约谈4家、8家医院和机构负责人。

抗疫至今,只是阶段性成功,必须要继续精准细致做好常态化防控,而彻底消灭疫情,最终还得靠疫苗的成功和普及。




发表于 2020-6-2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无双大姐的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无双 +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20-6-22 16:29
欣赏无双大姐的转载。

谢谢强弟老友欣赏,早上好!
发表于 2020-6-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谢谢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0-6-23 15:18
分享!谢谢介绍!

老友晚上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2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