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5-26 01:16 编辑
老人没老窝 烦恼痛苦多
当下,晚年幸福必须具备“四有”:有“老窝”有“老伴”有“老本”有“老友”,首要的是有“老窝”。记住: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老窝”,就是能给老人遮风避雨的属于自己的住房,住着自由、舒适。
一些父母看到子女要买房买车就头脑发热,不仅掏光了家中多年积蓄,还卖掉“老窝”全部投进去,然后搬到子女家合住;一些地方拆迁时,父母把安置房都分给了子女……他们自以为这是为了子女幸福,其实是断送了自己的后路。子女多的,做父母的很可能被“轮养”,东住一段、西住一段,始终没个安安稳稳的“窝”。只有一个子女的更可怜,一旦婆媳或翁婿反目,连撤退的“根据地”都没有,只好忍气吞声寄人篱下。 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请看: 1、杭州87岁的王奶奶,年轻时丈夫就没了,一个人咬着牙把5个女儿养大成人。王奶奶年纪越来越大,她心想着大方一点,把该给的都给了。有个小外孙女从小跟在自己身边,王奶奶十分心疼,就把唯一的老房子过户给她,没想到一过户,就出事了。拿了房子后,小外孙女和二女儿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没来看过王奶奶。而其他4个女儿,都在抱怨老母亲偏心,说自己没分到财产,绝不承担赡养义务!现在王奶奶不但没了房子,还没人养、没人管,实在是凄凉。 2、83岁的张华与老伴原本有三套房产。9年前,他们卖掉了居住的房屋,各自带着一部分卖房款,分别住进了两个儿子家里,并对剩余两套房产做出了赠与决定,两个儿子各得一套。老伴儿名下枣林前街的房赠与了大儿子;张华名下沙子口的房子赠与了小儿子,目的就是想讨他们个好,好好地赡养老人。在赠与决定最后,明确写着“对老人要尽好赡养义务”。然而房子过户后,小儿子根本不让张华老人进门,他只好住到对自己意见颇大的大儿子家。 3、一位73岁老年人有一套房改房, 2005年儿媳妇闹离婚,为了安抚儿子家庭,经老夫妻与儿子、儿媳妇商量决定: 将这套房改房更名为孩子名下,份额为:孙子80%、儿子10%、儿媳妇10%。 老伴是农民,无退休工资,现糖尿病晚期在重症监护室。老头想将房子重新归自己名下,然后将房子卖掉为老伴治病,可是这事难办。 4、67岁的顾大娘有两儿一女,老伴去世后,她决定跟随小儿子同住。于是就以小儿子的名字,购买一套三居室的新房。把自己的房屋卖掉,作为首付款,其余70%的房款由银行贷款,还款期限为20年。从此,顾大娘就与小儿子在一起生活。谁料到在生活中,常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与小儿媳发生口角,时间久了,争吵不断升级,闹得婆媳两人无法相处。顾大娘对儿媳的冷言冷语难以忍受,长时间的心理郁闷,染疾在身,这时要想离开小儿子家,自己过清静的生活,可是到那里居住呢?这时顾大娘处于两难境地。 当初,对于顾大娘卖掉老房,贴钱给小儿子买新房的决定,大儿子与女儿都不认同,现在要到大儿子那里生活已无可能。女儿看到母亲的遭遇,甚是心酸,出于对老娘的孝心,便把老娘接过来居住,照顾年老的母亲。 顾大娘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养老金每月5500元,在与小儿子居住期间,养老金存折交给了小儿子掌管(这样做也不妥)。现在来到女儿家生活,在经济上应当给予女儿补助。于是顾大娘向小儿子索要存折,得到的回答是:“等还完房屋贷款后,再把存折交回”。顾大娘听后,如同冷水浇头,心凉到底。最后,在亲友的调解下,小儿子每月给母亲生活费1500元。 5、七年前,儿子媳妇俩人都上班,孩子没人带。儿子让王爷爷俩口都过去帮着带孩子,走之前,王爷爷不顾王奶奶反对,非要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说人老了就要跟儿子生活在一起,并打算在儿子那儿养老。还劝王奶奶说”不要想太多,咱们俩人把孩子带上,再把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干了,能有什么矛盾。“ 可现实并不像王爷爷想的那样简单,老人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首先作息习惯不同,老人要早起做早饭,年轻人嫌老人吵他们休息了。其次饮食习惯也不一样,老人饭菜要煮烂一些,年轻人觉得没嚼头不爱吃。带孩子,老人和年轻人想法也截然不同,为这样那样的小事没少吵架,因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没地方去,只好忍气吞声,吵完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 王爷爷委屈地对王奶奶说:“没想到我们这几年苦也受了,力也出了,钱也花了,尽心尽力帮他们照顾家里,还落了一身不是,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王奶奶也心里难过地说:”现在后悔已晚了,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当初要是把房子留下,现在早就不受苦受气,人也自由了!“ 其实,老窝不只是为了养老,对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住老窝可放松自我,用不着看小辈的脸色说话,生活能开心。 第二,有老窝就可在家里搞社交活动,邀请邻居、老朋友、老同事来家聚聚、坐坐、聊聊或下棋、打牌。 第三,老窝是和谐家庭的融合剂。有老窝的老人最有凝聚力,双休日、节假日,儿孙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聚到老人这里,其乐融融。有老窝的老人最自由,想儿女的时候,或到儿女家住几天,高兴了多住几天,不高兴了看看就走;或叫儿女到老窝来看看,愿意住下也有地方。 总而言之,老年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老窝,才能牢牢掌握养老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