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0-4-1 02:37 编辑
美丽淳朴的苗族姑娘
苗族,自称Xongb、Hmub、Hmongb等,英语称Miao或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头帕:头帕,又称“苗帕”,是苗族男女必缠戴的,各地苗族人所戴头帕长短不一,长的可达数丈。苗族喜爱头帕,有其丰富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苗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其谚语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之说。 出嫁衣:出嫁衣是姑娘到十七八岁时就精心绣制的带须花长衣。胸、背以花布贴镶边,袖口为多条彩色横杠,开襟,不着花帽,而是用蓝或黑布片裹包,头插银花。服短齐腰,下着围片,小腿裹花裹脚,脚穿水纹船头鞋。这套装束,非嫁莫穿,直到姑娘找到婆家,出嫁时才由阿妈从箱柜里取出来,由妯娌或姐嫂精心予以打扮,方能出嫁。 此后,姑娘服饰由素服一改而穿短衣、围腰、青帕裹头。标志着姑娘步入婚姻的阶段。公统中裙苗至今保存“姑娘忙绣”的习俗,即姑娘长到八九岁到出嫁前,都利用空闲时间自制自绣自己的出嫁衣,还要自做小儿鞋帽、衣物,待出嫁时一并带到郎家,且由其母亲或嫂子用“马草箩”抬到郎家。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