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楼 于 2020-3-7 10:03 编辑
议议憝与怼 最近网络上经常看到“怼”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这个字应该读duì。但有人常常会把“怼”读作dui的第三声,其实这是错误的。. 这是个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网络上使用这个字,有多种意思:东北话是顶砸、顶撞、碰撞的意思;河南话有拼死、对着干的意思;陕西话顶回去的意思。 如:不服怼死你、这俩人怼上了、开车怼你死、怼碗烩面,喝酒时说“怼一个”。 河南话应该是“㨃”,普通话发音第三声,河南话发音第一声。和网络上盛行的“怼”并不是一个字。但是应该是从“㨃”发展过来的。只不过“㨃”输入法比较难打,所以大多写成“怼”,而且意思也被“怼”字给带偏了。现在主要用来表达针对和撕逼。 一两年前怼字还没流行开的时候,一些网络视频或者微电影会用,但是跟河南话用法比较接近。 “㨃”的意思是撞击、碰撞。 比如: 前面路口出车祸了,㨃了可狠,车头都陷进去了。 刚有个骑自行车的没刹住闸(zhǎ),一下(xiào)㨃我身上了。引申义也可以作为打、干,或者网络上比较接近的口头“撕逼”。 憝会意字, 上面的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對,dui,从丵(zhuo)从口从寸。从小篆来看,是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左边是烛台上面插着的四支蜡烛,右边是一只手有“向着”的意思。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對,对或从士。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为言,多非诚对,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另一种解释是,也是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