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0-2-29 06:22 编辑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95)
读史说“抗疫” ----“四种”情况必破除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一个月后,必须要破除“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四种”情况。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取得“抗疫”最后胜利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通过看书读史,深刻认识到克服“四种”情况,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战乃至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
“麻痹思想”很危险。所谓“麻痹”,原意是说,“人身体的某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现代汉语词典》),比喻失去警觉、警惕性。对事物粗心、大意、疏忽,不敏感。 人们一旦有了“麻痹思想”,做事情必然就麻痹大意,失去了正确、准确的判断,是很危险的,轻则误事,重则毁国! 《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两件事,就是很确切的例证。 一个是诸葛亮设的“ 空城计”,因为 司马懿麻痹 ,所以,判断失误,而退兵,没能夺城。 一个是“ 大意失荆州”的典故。 关羽粗心大意、骄傲轻敌,导致荆州沦陷,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新冠肺炎疫情,人命关天,“麻痹思想”必须破服,一定要万分警惕疫情的危害性。 “厌战情绪”很害人。“厌” 即“不喜欢、嫌弃”( 《现代汉语词典》)。“厌 战”,就是 嫌恶、憎恶、嫌弃 战争。 人们如若有了“厌战情绪”,必然就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干劲,消失了进取的可能,做任何事情,也难以成功。即便是有条件、有很大可能的事情,也会失败。 苏洵(1009 ~~1066 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他在《六国论》中,论述的“秦统一 六国”的原因,就说明了“厌 战情绪”的危害。 他认为,六国被破灭,在于六国本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就是说,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历史的疲倦。人民厌恶混战,导致战国结束,人民意向促成,也非在于秦国。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虽然有缓和,但是,仍然没有结束、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奋斗,破除“厌战情绪”迫在眉睫! “侥幸心理”很白痴。“ 侥幸”,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意外或偶然地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利。” “侥幸心理”,是十分非分的,是贪求、企求“天上掉馅饼”的低能白痴想法。 人们如果存有“侥幸心理”,就必然会失去理智,头脑晕混,贪图享乐,没有了努力和争取,当然就,干也白费劲,一事难成。 “守株待兔”的典故,男女老幼都熟知,把偶然当自然、必然,结果可想而知。 《资治通鉴》第184卷《隋纪八》载,冀州人冯慈明(?---618年),户部尚书(宰相)。隋大业年十三年(618年),瓦岗起义军李密,密俘了他。李密劝降,在“侥幸心理”作用下,欲为自己所用,“厚礼之”。结果,慈明把看到的李密军事情况秘密书报给自己的上司,使瓦岗起义军残败。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虽然没有在本地出现,你周边虽然还没有感染病毒的人,但是,要记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新冠肺炎是很狡猾的、很难控制的,“侥幸心理”万万有不得! “松劲心态”很愚蠢。“松劲”即“不紧张”( 《现代汉语词典》),放松、懈怠。 人们稍有“松劲心态”,必然会行动懒散懈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尚书· 旅獒》载:“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等于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 这一天,他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来,认为只少一筐土,就回家去了。只因为一筐土而偷懒,没堆上去,终究,这座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 新冠肺炎疫情,到目前,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拐点”还没明显到来,全国“两会”、学校开学都推迟,口罩还没宣布可摘,处在“最吃劲的时候”,疫情防控正憾,距离剧终还需要时间,因此说,“松劲心态”丝毫要不得!应当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破除“四种”情况,万众一心奋战,不获全胜,绝对不言收兵,一定能够赢得胜利!
(给媒体的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