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20-2-13 16:09 编辑
一位逆行者的自述 元宵节深夜接到命令,消化科需要派一名专家支援武汉同济医院重症病区,党员优先。我是支部书记,没啥好说的,“我去!”回复信息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妈妈。 爸妈身体都不是很好,经历过几次大手术,特别是妈妈,对我特别操心。从1993年来到苏州医学院读书到留校、工作、生活,对妈妈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2003年“非典”,第一批上发热门诊,电话里妈妈哭的很伤心!这次如果告诉妈妈,实在不忍心让她担心。先瞒着吧,到了武汉再说。 (图右为逆行者李锐) 到达机场后接到通知,作为苏州二队党支部书记,出征仪式上将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医路先锋”党支部的旗帜。激动之余,意识到精心策划的“瞒妈”计划可能面临挑战。仔细回想了一下,妈妈不看电视,关注的公众号又很少,最大的风险依然是朋友圈。再次给“同伙”们关照了一圈,都心领神会。 2月9日晚上,苏州医疗队顺利抵达武汉。我们二队共130人,是由苏州大学附一院和来自张家港、昆山、太仓多家兄弟医院医护人员共同组成,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二个重症病区。 2月10日白天,在郭强队长指挥下,二队队友们以“苏州速度”迅速完成了物资卸载、整理、发放,医院会议培训,病区环境熟悉,感控流程完善,医护人员分组、排班。 刚刚准备就绪,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突然接到指挥部通知,当晚我们病区就要开始接收第一批重症病人,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很多。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批奔赴前线的先锋队很快组成。晚上九点,苏州医疗二队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战准时打响。到次日晚上九点,仅仅用了24小时的时间,就收治了42名重症病人。队友们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了同济医院配合工作同事们的赞赏与感谢。 穿上战袍,我们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脱去白衣我们是父母牵挂的孩子,更是孩子思念的父母,领命出征的战友们哪个没有点儿女情长? 担任队长的郭强主任,是我院年轻有为的呼吸重症领域专家,从人感染禽流感到H1N1,经常连续数月不回家。提到父母的担心,无奈地说“连哄带骗!”感染科罗二平主任,参加过汶川地震支援,每次接到命令,都是说走就走。这次刚好女儿要去澳大利亚读书,言谈及此,难掩不舍与惭愧。附一院男神,心内科钱晓东主任,出征前对妈妈详细介绍了同济医院的实力,巧妙转移了她的担心忧虑。呼吸科钱红英护士长,是我们团队的大管家,告诉父母“最近医院太忙了,没时间回家”。同济医院负责我们病区的陈护士长,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俨然一个“女汉子”。空下来谈到已经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没有见过父母孩子,眼眶已经湿润了。 医护如此,患者和家属又何尝不是?11日下午接诊了一位87岁的老爷爷,打电话给他儿子了解他的详细病史。听得出应该是个中年汉子,对父亲半个多月的经历如数家珍,但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不由得安慰他“放心!老爷子肯定会平安回家的”。病毒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正是各条战线上的我们,愿把自己的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我们才可能最终走向胜利。 昨天早上醒来,手机里收到很多朋友的祝福。平时很少过生日的我,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方,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下午,收到了妈妈的微信“多保重!报纸上看到了”。百密一疏,最后是纸媒暴露了我的“瞒妈”计划。没有想象中的责怪与担忧,满满的鼓励与祝福。曾经当过县医院护士长的妈妈,如果同样面临这场战役,一定也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为什么?正如这几天给无数送来关心与祝福的师长朋友们的回复,“身为医者,国家危难,义不容辞!” 2月12日,武汉的天特别的蓝,我的“瞒妈”计划终于暴露了,我们的战斗才刚刚打响,还是没有拨打妈妈的电话。苏州派出的260位医护人员,一共整建制地接手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两个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这几天,患者一批批转运过来,苏州医护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奋斗着。坦白说,前面两天我们的压力非常大,物资、人员培训都没有到位,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磨合到位,加上这边医院的系统和我们各自原来的都不一样,下医嘱、开药都要尽快熟悉起来。但是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克服,患者来了,我们就迎上去接。 截至昨天(2月12日)下午3:40,两个病区已收治重症患者100人,各项治疗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随着收治工作进入尾声,病区治疗工作步入正轨。苏州医疗团队以收治患者时的“首诊负责制”开了一个好头,保证了启动工作的顺畅高效,接下来还将制订病区的整体工作方案,除了设立小值班组、大治疗组,还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置专业组,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特别处理,进一步细化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
我们的妈妈们和妈妈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再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