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战士 于 2020-1-10 09:27 编辑
春联那些往事 我们华夏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来到了,多少年来就有贴春联的风俗,它表达了人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每逢贴春联的时候,看到那喜庆的景象,就会想起自己那些尘封多年的春联往事,…… 每年放寒假的时候,我都去农村爷爷家。上世纪“大跃进”的年代,我上小学二年级了。快要过年了,爷爷对我说,咱们写对子吧,他念我来写。爷爷思考了一会,就说:“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横批是“跟共产党走。”当时我年纪小,对这些名词和其政治意义的注释一点也不懂,但对爷爷这个土改时期就入党的共产党员,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佩服极了!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下来,这是第一次写对联啊,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可爷爷却很高兴,把它贴在东厢房的门上了。 转眼间,已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代,快过年了,我已上中学,回农村看望爷爷。 爷爷坐在炕上,腿浮肿得一摁一个坑。师范学校毕业当老师的三姑也回来了。我们商量写对子的事,那时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但并没有磨掉人们的生活热情,想借此抒发一下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我们几个人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最后三姑根据大家意见编出这样的对联:“热热闹闹热水当酒,红红火火红面过年。”横批:“幸福的日子。”我拿起笔来,一气呵成。爷爷让贴在西厢房门上。那个年代,农民过年吃不上白面,只能吃红色的高粱米面,买不起白酒,只能用热开水代之。这副对联,它不但真实记录了当时所处的物质极其匮乏年代,却又很富有幽默感啊!后来我长大了,才慢慢理解到姑姑的聪明。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席卷各地,说老春联是“封资修”的东西。那时写的春联,内容几乎都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句子,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等。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向阳门第春常在,革命人家花更红”之类,尽是些赶潮流的标语、口号。实质上已变成了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了,哪里还有新年喜庆的气氛呢?看到这种情形,我刚刚萌发那点写春联的热情就自然殆尽了。 1976年春节我结婚,家里的亲戚朋友在一起吃顿饭,就算完事了。可子弟学校的一个教师朋友为了凑热闹,给我写了一副对子:“同心永结劳动果,并蒂常开幸福花。”横批是:“革命夫妻”,门上还贴了几个喜字。这可惹来麻烦了,不久党支部书记无可奈何找我谈话,说贴春联这是封建主义东西,要我正确对待。当时,我很不理解。后来仔细想想,这只能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的精神枷锁解脱了,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才慢慢有了“春满乾坤福满门”、“积善人家庆有余”等一些传统对联。春联内容最突出的一点是,以前讳言的“财”字,这时也熠熠生辉。如“步步登高走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 ”“出门大吉迎福到,入门大利接财来 ”等等,这些都映入了大家的眼帘。邻居的大叔大妈们,有的不嫌弃我的字“丑",我就帮他们写写这些喜庆的春联。 上世纪90年代,已是省书法协会会员的何先生在我单位搞美工,每年春节我都请他给我写几副春联,记得那年写了这样一副春联:“岁月无限巨龙腾飞可指日,历史见证中华崛起在今朝。”横批是“改革开放好。”过年的时候,把这副春联贴在我母亲住“五七村”宿舍的门上,很多人都来欣赏这漂亮的字体,那时我才体会到,春联是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可抒发情感,又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的文化。好的春联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啊! 进入本世纪,商场、早市、书店到处是印刷美观、大方、漂亮的春联。亲手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们都去购买春联了,内容丰富多彩好看选择的余地更大了。有的春联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党的好政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每当我走到街上看看这样的春联,读来心里感到十分兴奋。 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春联文化了。全国各地和中央电视台,每到春节前夕都举行春联应征比赛。春联不在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酒后茶余之际,开始学习、研究、品尝春联文化的韵味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越来越喜欢“属”性的春联,如去年是猪年,我就贴有关猪年的春联:“肥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横批是:“欢天喜地。”今年是鼠年,我已经挑选好了春联:“子时一到开新律 :鼠岁三春报好音。”横批是:“喜迎新春。”等到除夕那天,我就贴上,喜气洋洋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岁月如初。我看到不少商家,已摆出各式各样的春联,红红火火,让人喜庆。春联已成为民族观念的展示和人们精神面貌的象征,它积淀着悠久的历史遗绪和浓浓的民俗内涵。让我心潮激动,浮想联翻,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诗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浮现在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