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王民民 2019年12月17日,西安、富平两地五名志愿者,分三路前往蒲城县中心敬老院,去看望一位他们原本素不相识的残疾人——王民民。 王民民的“官名”,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叫王建文,但是他所在的尧山镇浮阳村,包括后来关心他的志愿者,都习惯称他王民民,或者是“民民”。 民民自幼双腿残疾,没有读过书。2015年3月蒲城民生资源公益团队开始关爱他时,他就独自一人住在家里破败的老宅里:一间土木结构的农舍,从内墙掏一个一人高、一米宽的门洞,里面砌了一个半人长的土炕,炕沿下有一个砖石结构的台阶,供民民上炕时,用双手支撑身体挪上土炕。这间卧室从外面看,像是一个储物间。 土炕墙外有一烧火口,供冬季烧炕添柴用。距烧炕口几米远有一个水井,是民民取用饮用水和洗漱用水的水源。据说2018年冬季前,民民的农舍尚未通电,晚间照明非常原始,手电筒、储水桶都是志愿者赠送的。 民民的母亲去世前,对民民的照顾尚好。母亲去世后,父亲重组家庭,住在新盖的房屋内,距老宅一里多路,但是还能保障民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民民的土屋据村委会一百多米远,民民有事找村干部也并不算难。 独居,独自坐在地上用双手挪动身子移动位置,独自用简易的土灶烧水做饭,已经多年,已经习惯。食品、生活用品由家父提供,也算衣食无忧。每逢庙会,民民在进香的人群中乞讨,也会有一些收入。 2015年3月至2019年11月,民民就是这样生活在村里。每当志愿者来慰问、帮扶,民民都会用双手移动着身子,把志愿者送到路口,招手致意,充满着感激和期盼。 民民的习惯,志愿者很不习惯;民民的平淡,志愿者却极为震撼! 好在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蒲城志愿者李小银、徐红娟等;富平绿叶公益团队志愿者张海军等;深圳志愿者“小白兔”等;西安绿叶公益团队志愿者傅宏、壹加壹公益团队李晓丽、杨妮等;西安益民坊社区主任姚郁郁、爱心人士冯原则、任纾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先后开始关注、关爱王民民。他们除了在生活上关怀、帮助王民民外,还积极与民民的家人、村里、镇里、县里相关部门联系,甚至联系到了省民政厅,终于使民民以王建文的身份住进了县中心敬老院,享受到了国家对重度残疾人的“集中供养”政策,民民的生活从此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志愿者第一次可以与王民民坐在同一个高度谈笑风生,王民民可以在崭新的轮椅上坐着与大家合影。 志愿者们离开了敬老院,长舒一口气,还在想象着民民今后的生活。 王民民今年才52岁,日子还很长。若有可能,若有时间,带他出来转转,不用太远。 民民生活了五十多年,恐怕来县城也没几次。应该让他知道:他的家乡不仅仅是有一点点无奈,更多的是精彩——唐朝的六个皇帝陵建在蒲城;清朝为国“尸谏”的王鼎、民国为国兵谏的杨虎城;智取华山的刘吉尧、著名活雷锋李润虎,都是他的“乡党”,就连全国人民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都是他的家乡授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