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19-11-25 03:46 编辑
北京著名寺庙(6)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就是李敖那本名篇所讲述的法源寺。
李敖在书里面说,法源寺原名悯忠寺,是唐太宗征高丽功不成,返程在幽州时为纪念战死沙场将士而建的,是北京城历史最早的寺院。在明清时期,南方北漂亡者多暂停棺于此,待时机成熟再归葬。从建寺之初至清末,一直如此。清朝皇帝才改名法源寺:法海源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学院也在寺里面,汉传佛教总部啊,所以非常有名。受书里的影响,自觉这寺庙“阴气”重。
法源寺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影壁,显得很有气势,上有六个金黄大字“南无阿弥陀佛”。 法源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超度北征辽东战役中阵亡的将士,诏令在此建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 唐高宗于上元二年再次颁诏建寺。 武后称帝时的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建成,赐悯忠寺。 安史之乱时,一度称“顺天府”,平乱后恢复“悯忠寺”。 辽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幽州大地震,悯忠寺被毁。 辽咸雍十二年(公元1070年),修复悯忠寺,改称“大悯忠寺”,形成今天的格局。 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对悯忠寺进行修茸,改称“崇福寺”。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将该寺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正式改名“法源寺”。 1956年,法源寺成立中国佛学院。
法源寺山门很小。门前是市场,门口有乞丐乞讨。 进入山门后豁然开朗,前院很宽敞,法源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建筑规模庞大,结构严谨,采取中轴线对称的格局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殿、藏经阁共七进六院,是京城里历史最悠久的古寺院建筑群。
天王殿前的铜狮也很有气势,这是清雍正时期所造,与 北京 颐和园东门前的那对铜狮很相似,这在其他地方是非常少见的。
在大雄宝殿前东侧,有一棵巨大的古槐,根植叶茂,蔽荫了大部分的庭院。大雄宝殿前的石碑,东侧和西侧各有三块,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北京法源寺》里着重描写的。康有为、梁启超、潭嗣同等在此与寺内主持佘法师和小和尚普净相遇交谈。
“法海真源”的匾额是乾隆御笔,其意义是,千条万条戒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诠释了法源之真谛。现悬挂在大雄宝殿前抱厦的横梁上。
明铜铸五方佛,通高近五米,共分三层。下层为 千叶 莲瓣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共一千座佛。中层为四方佛,面向东、西、南、北。上层是毗卢佛,实际上是一千零五方佛。整个铜像安置在石制的须弥座上,四面雕有力士龙云刻像,古朴庄严,与铜像浑然一体。铜铸佛像表明明代高超的冶炼技术和佛像造型艺术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