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19-11-1 02:11 编辑
老北京顶级美食饭庄(2)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最初位于西城区西四大街3号,创建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以同怀和悦之意而命名店名,已197岁了。
初建之时,系一小店,以经营家常菜为主,顾客大多是贫民大众。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1939年广和居停业,其大部分厨师来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红,名气越来越大。并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经营的菜点更加丰富多彩,鼎盛时期能做四五百种菜。 同和居后来迁至西城区三里河月坛南街贵阳饭店二楼。
关于这座小楼还有个掌故。早年间东华门、西华门三里左右都不准建造楼房,以免俯瞰内廷,同和居后楼恰巧刚在范围之外,逢到慈禧皇太后驾幸颐和园避暑,凤辇经过阜成门大街西去,在小楼的一角正好可以看个正着,于是只要太后去西山避暑,同和居楼上的雅座必定是预订一空。 同和居的烤馒头、三不粘、糟熘系列被称为“三绝”。
烤馒头
三不粘
三不粘
三不粘,似糕非糕,似羹非羹,吃起来软糯香甜。它的原料其实很简单,四份水、三份鸡蛋黄、两份白糖、一份淀粉(绿豆粉)配制而成。用料虽极普通,但烹制颇费工夫。在锅里炒的时候要双手并用,一手拿锅铲搅,一手拿个专用炊帚把锅边上的鸡蛋刷下来,同时还要时不时淋点油防止糊锅。就这样一刻不停,至少搅炒十几分钟、四百多下方能成功。 三不粘特别受到喜欢清淡、爽口类菜肴的亚洲人,尤其是日本客人的青睐。据说,日本天学曾从同和居买了三不粘,用飞机运回东京品尝呢! 粉皮辣鱼、潘鱼等菜肴也是同和居很有特色的菜品。
粉皮辣鱼其实是一道汤菜,菜色金黄,再缀以红辣椒,色彩鲜明、艳丽,鱼肉鲜美,粉皮柔润,味道香甜,极受食客欢迎。
潘鱼
而潘鱼一菜,在北京历史上曾与任菜、江豆腐齐名。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清时,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有一家餐馆,名广和居,素以擅烹鱼肴而闻名。同治、光绪年间名流潘炳年向喜美食,常出入于该馆。一日,潘氏突发奇想,认为鲜字系为鱼、羊两字之合,如若以煮羊肉之汤烧鱼,其味道必大鲜而特鲜,遂将此意告之餐馆主人,令其试为羊羹烹鱼之法。按此法制成后,果然效果颇佳,所烹鱼品确实味极醇厚,鲜美异常,故而将之命名曰潘鱼。同和居把这道菜引进,数十年之后,潘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今天,这道菜做成之后的特点又被总结为“滴油不粘,鱼整汤清,吃到嘴里清淡鲜美、软嫩无比”。 同和居饭庄的招牌菜还有:曾被波士顿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拍手叫绝的贵妃鸡、兰花银耳、氽鲫鱼青蛤蜊、烩乌鱼蛋、油爆双脆、烩生鸡丝、扒鲍鱼龙须、绣球海参等菜肴;面食有用山东麦糟作引子发面、加糖醒透后蒸成馒头,再入烤箱烤制,其成品有果香味且筋道的香糟烤馒头、肉丁馒头、银丝卷;还有经油炸、水煮、锅蒸、炒制等多道工序制作的三鲜炒面等面点。
贵妃鸡,通常选用鸡翅膀与香菇、淡菜、嫩笋、青椒一起焖烧而成。成菜后,菜色鲜艳,绿、乳黄、黑、白相配,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既嫩又鲜,香味扑鼻。
烩乌鱼蛋
葱烧海参
酱爆鸡丁
小炸丸子
九转肥肠
炸烹虾仁
醋溜里脊
红烧全家福
糟溜鳕鱼
1932年鲁迅再次到北平,探母病,其间在同和居与老朋友会面,原“未名社”成员台静农、李霁野专程从天津赶来与鲁迅先生见面。他们邀请鲁迅先生在同和居把酒言欢,甚是高兴。 还有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也曾光顾过同和居,并留下“墨宝”,但在“文革”中不慎丢失,成为同和居憾事。(据网络资料 辑,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