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现在这个样子,高高在上,却不能往下走,因为有太多的“No”。
李宇嘉
近日,我接触了一家新楼盘销售代理团队,才真正领教了,什么叫“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这个团队怒怼市场降温,死磕需求低迷,全员无休、大战了十天(9月28日到10月7日),创造“淡市”奇迹。先说战果,506套房,28亿认购金额。
老板很淡定,So easy!绝招有三:一是坚定必胜信念,打起堪比传销的士气。老板说,楼市需求还在,只是被冰层压抑住了,我们要“怼”破冰层;二是金钱开道,300万奖给一线人员,卖了房当场发钱;三是多盘联动,总有一款适合客户。最后,老板说,再坏的市场,再难卖的项目,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听完后,除了背后凉飕飕,你是不是特佩服?
一个个案例,让你不得不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卫星在地产放飞没毛病。但其实,现在到任何一个城市,在售在建的新盘,密密麻麻。买房热情也没那么高了,房价涨幅不大,普遍不着急买房;每个片区都有竞品,随便挑、随便选,新盘去化率普遍在20%-40%。但是,你不着急不行,有人着急啊!开发商也在怒怼市场降温,死磕低迷需求。
明明去化率只有40%,但做出来的是80%。没办法,KPI摆在那,不完成的话,奖金飞了,甚至还要卷铺盖走人。开盘是惊险的一跳,“日光”是优选。但现在,即便分批推盘、小步快走,也很难“日光”了。但老板需要钱,不能无限期蓄客,就做一个80%的去化率数据,给预期一剂强心针。
怒怼市场降温,死磕低迷需求,创造“淡市”奇迹的,还包括地方政府。市场热了被问责,冷了更不行。一旦冷了,各种“托市”就来了。比如,有的地方不让房价下跌。原来,经常听说,项目二期降价了,一期购房者维权。现在,地方政府也维权了,“你要顾全大局,不能降价”。
租金也不能跌,不然很多人就不买房了。近期,某热点城市统计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某龙头房产中介重新上报租金数据。搞半天才知道,原来上报的数据显示,租金跌了。直到中介将数据改为上涨才罢休。写字楼空置率也是,本来50%的空置率是事实,非要搞个辟谣。
怒怼市场降温,死磕低迷需求的,还有一些媒体。近期,部分二三线城市局部区域适度松绑限购,比如天津滨海新区的两个科技园区、南京六合区、三亚和燕郊等地。拆开政策解读,没什么大不了。就拿天津来说,限购松绑仅针对两个园区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企业人员。
而且,这些人买房要3年限售。这好理解。对天津来说,前有追兵(雄安),后有堵截(有近水楼台的燕郊),承接北京疏解出的企业,吸引皇城根下的企业和人到天津,除了门槛低、价格低的房子,还有什么呢?与天津同病相怜的燕郊也是一样的,千里之外的三亚也是一样的。
但是,在某些媒体的笔下,居然是《突发,南京再次放开限购》、《再下猛药!天津也放开限购了!》、《三亚限购放宽,海口限价解除!海南要全面放开楼市限购?》。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唯恐楼市不大涨。说白了,这些媒体也寄生在楼市繁荣、房价上涨的链条上。
老百姓不像营销代理、开发商、地方政府、媒体那样,打了鸡血似的怒怼市场降温,死磕低迷需求。但是,他们是践行这一理念最无声却异常强大的力量。某媒体街头采访,问:改革开放这些年,您觉得有多大的获得感?有人答曰:获得感满满,家里买了2套房,一套自己和儿子、儿媳妇住,另一套留给孙子未来娶媳妇。看看,所谓“获得感”,竟然是买没买房,买了几套房。
总之,楼市现在这个样子,高高在上,却不能往下走,因为有太多的“No”。继续向上万万不行,“一业兴百业衰”,灰犀牛就在前方。对于这个结局,大家都要负责任。“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列祖列宗面前,没有雪花,何来雪崩?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