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下午,我们随导游向奇迹广场进发。一路上人很多,各种肤色的人都有,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比较少。我们穿过沿途叫卖的小贩,导游再三提醒,把双肩包放到前面,否则包里的东西就不是你的了。我走在最后,因为包里没有什么,我就大意了,后来我的同游喊,“你包的拉练被拉开了”一看,两面的拉练都被拉开,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外国的小偷不比中国的少,技术也不比中国的差。不久我们到了奇迹广场。 前面那个园筒形的有些倾斜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比萨斜塔。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 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 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 比萨斜塔)和 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 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 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 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意大利 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 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 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比萨斜塔从 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 压强为497 千帕。 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 倾斜。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 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 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 建筑材料、 结构、 地质、 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 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 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 巧妙, 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 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 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 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而且一直不断地向下倾斜。 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 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中国也有个斜塔,那就是位于苏州的虎丘塔,建成于公元961年,比比萨塔还早200年,它是中国的斜塔。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说实在的,比萨“塔”,就不能叫塔,而应该叫“钟楼”,每层设有一口钟,共有八层,设有八口钟,可惜至今也没有敲响。
|